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維城無水怎麼辦



如果有天,維港乾了,還是不是「港」?如果有天,維城無水了,留下的,會否就是無出路的圍城?

恕我對號入座,看香港話劇團的《維港乾了》,沒停過大笑,心也沒停過淌淚。「阿公」的三個仔女,惜華、惜香、惜港,由「華」到「港」,轉變很微妙。阿公,相對於「阿爺」,如何看維港,心態也很複雜。

曾幾何時,我們都認定香港人啥都不在乎,最緊要「有水」。但阿公令我們知道,我們對水的感情,不止於此。水為財,而我們最珍貴的財產,其實不是錢,而是努力奮鬥的見證。

阿公對水眷戀,因為以前行船,辛苦捱出一頭家、一個海景單位,可以憑弔昔日的美好。誰不愛財?但我們跟暴發戶最大的分別是,對暴發戶來說,錢只是錢。對小島上每個咬緊牙關力爭上游的人來說,錢,是自尊,是歷史。

維港的命運,壓縮在一家幾口的故事裡。失業、欠債、毒男、搞社運、當小三……人都在拉扯過日子,每個人都想幫屋企,但永遠無共識,一開口就吵架。深層次矛盾的背後,是揮之不去的無力感。阿公話齋,「喺屋企有咩好做?等死囉」。

無力歸無力,做人還是有底線。阿公連兒子有戀娃癖都可以坦然接受,但維港乾了就跟你死過。阿公跟海旁保安員憤而割席,因為關鍵時刻你總會看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維港不能乾,幾十個鮮紅膠筒堆滿舞台那一幕,看得人好心酸。長者拚老命倒水入海,重新填滿維港。為甚麼是長者?因為只有他們曾經見證香港的光輝,以及今天的不知所謂,明白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無回頭路。

力挽狂攔,抑或杯水車薪?大屏幕上,維港乾涸龜裂了,人工的幻彩卻繼續詠香江,好難受。而其實我不知道,同聲一哭後,維港還有沒有出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