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星期一

孩子的眼淚



因為教書,總愛觀察,對孩子說甚麼話,會帶來怎樣的效果。

有時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有時留意朋友如何教仔。當中最有趣的,是眼淚。

記得小時候,下棋輸了,我會哭得剎不了掣。平日我是那種仆崩鼻都會笑的人,但不知何故,下棋一輸就哭。而我記得,每次媽媽都會等我收聲後,把棋子放回原位,跟我說:「剛才這一步走不下去,對不?想想看,換一個方法可以嗎?」

老媽是「方法控」。一件生活鎖事,都會實驗無數方法,找出最有效的一個。今天她的棋藝比我差很多,但卻令我明白,事情出錯,是方法不好,而不是自己不好。失敗,也可以有自信,自信能找對方法,最終把問題解決。

友人小時候也經常哭。而我記得,每次一哭,她的父母就給她一個大力的擁抱,啐啐唸:「別怕,爸媽都在。」她在父母身上,得到極大的安全感。今天,跑遍五湖四海的她,心底很清楚,無論遇到甚麼困難,兩老都會像從前一樣,第一時間趕來給她一個最踏實的擁抱。

上周,友人帶孩子去打羽毛球。孩子輸波了,當場大哭,拂袖而去。第二晚,友人對孩子說:「你這麼激動,嚇壞對手,以後無人陪你玩了。一齊玩,勝負不重要,最重要是開心。要顧及別人感受啊。」

一旁的丈夫答腔:「輸波,你可以哭,但不可以走。一走,你永遠都是個失敗者。留下,你還有機會。勝負難料,但至少可對自己講,我奮戰到最後一刻,很值得驕傲。」

友人問,究竟她的講法還是丈夫的較好?我笑而不語。心忖,這恐怕是男女大不同的經典例子。女人,最怕無人陪。男人,最怕一世做失敗者。

1 則留言:

galaxy 說...

女人感性,男人理性,兩個都好及孩子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