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到了中後段,開始明白,其實所有練習,最後都會回歸到一個主題上,就是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學習不糾纏、不眷戀、不嫉妒、不仇恨。
然而,我一直想不通,人,是情緒的動物,怎可能沒有情緒?終於,在接近尾聲的時候,疑問一個一個解開,我也漸漸看到,所學的如何貫穿起來,成為一套既抽離卻又充滿愛的生活態度。
我們都見過天真小孩衝出馬路吧?在千鈞一髮,差點沒被車撞到之際,媽媽大聲把他呼喝回來,狠狠教訓一頓,孩子嘩啦嘩啦哭起來。
媽媽的罵,是很強烈的情緒,但不是怨念。如果用早前分享的四部曲「接收、判斷、感覺、情緒反應」來解釋,大師教我們要「當自己的醫生」,在第三部客觀地對症下藥,把問題解決,不讓自己走進第四部。媽媽所體現的,正是這一套。
喝罵,令孩子明白衝出馬路的危險性,令他避過一劫不致被車撞死。媽媽用情緒去化解危機,但不會牽動負能量,也不讓情緒長留心中。當下過了,也就放下了。
反之,有些父母,也常常罵孩子,非為解決問題,而是借題發揮,發洩自己對生活的不滿。這些情緒會隨年月累積、紮根,變成怨念。很多家庭暴力,甚至滅門慘劇,正是這樣形成的。
禪修令我們不再萌生新怨念,舊怨念就會自然死亡。就像一個人一直斷食,當身體的營養用光了,那個人就會死掉。很神奇的,不用刻意趕走它。因為一旦刻意,就會變成抱怨「哎呀為甚麼我總是趕不走怨念」的新一輪執念。
不讓情緒蘊釀成新怨念,即是不給怨念餵食,怨念就會死掉。我們要善用情緒,不要玩弄情緒。因為情緒,用之得宜,就是待人處世最好的工具。(禪修行/十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