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星期六

給劇場一個機會(下)



實驗:問一百個香港人,都未必有一個,有觀劇的習慣,或至少講得出,同期有甚麼作品上演。

黃子華話齋:「唔係我俾人炒魷魚,係我嗰行俾人炒魷魚,咁我可以點?」戲再好,不一定有人想看。有供,未必有求。有求,則必有供。問題是,如何製造需求,製造慾望?

有錢的,可以鋪天蓋地賣廣告。可是,劇場人,出名窮。有無低成本而入屋的方法?以前,沒有。現在,或許有。

網上宣傳?不。網站易建,人流難聚。Facebook、twitter也是同樣道理,朋友圈,塘水滾塘魚,難以做大個餅。要強迫收看,不認不認還需認,還是要靠——電視!

電視觀眾,有兩種。一種,對劇場幾乎無認識,即是值得開發的新客源。另一種,不抗拒入劇場,但連查看演出詳情的心力都沒有。

賣電視廣告,很貴。節目air-time,從前也很矜貴。但是,隨着數碼廣播的出現,頻道愈來愈多,平台暫未飽和。君不見某些頻道,還是經常重播舊劇集?

如果,有個固定空間,播放大小藝團的舊作,又如何?作為切入點,甚至不必是黃金時段,三更半夜亦無妨,就像昔日通宵播粵語長片一樣。

深夜,是洗腦的最佳時機。湊完仔難得可攤抖的夫婦、加班回來煮麵醫肚的打工仔、作息不定的失眠人,總是不加思索就開電視。

不會認真看,但也不會完全不看。人放鬆了,接收也順暢起來。咦?這男主角頗有型。咦?這佈景很美。咦?這段戲廷有趣。甚麼來的?噢,原來是舞台劇。

久而久之,普羅大眾至少明白,觀劇,也是一個消費選擇,跟逛街、購物、看電影,是並排的。無間斷洗腦,只求一個溫馨提示——世上還有舞台劇這回事!很卑微,卻是整個劇場工業,很重要的一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