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消失的檔案



歷史不斷循環,人類卻從沒在循環中學精,反而一次又一次跌入圈套。

看罷《消失的檔案》,只覺共產黨的統戰技術,來來去去那幾度板斧,招式熟口熟面。

洗腦。愛國學校學生,幼承庭訓,放假回大陸受訓,被迫聽講,直至精神崩潰。

鼓動。人性很簡單,被嘉許會興奮,被提拔會虛榮。入黨、入共青團,是種榮譽。教我想起初踏足社會那年,到國內出差,當地的大學生時臨時工,昂起頭跟我說:「你以為入黨這麼容易?多少人想入都入不了。」我無言。

滲透。梁慕嫻自白加入學友社是為了潛伏其中,建立黨的「灰線」網絡。我邊看邊想起,多年前民建聯的「真兄弟」,踢爆阿爺如何透過地區街坊會、福利會、志願團體等等,為選舉鋪路造勢。

派錢。豪擲千萬,支持工人跟殖民政府搞對抗,罷工有錢收。你做聖行?唔駛做嗰行。跟今時今日的五毛黨,或全職示威者,異曲同工。

雙重標準。自己的兄弟動武犧牲,捧成英雄;殺害林彬,卻說成是除去妖孽。

默許動亂。周恩來明明下令,繼續抗爭,但不要打仗,也不要收回香港。然而,事情搞大了,他也不阻止。很難不令人想起,近年的愛字頭及勇武者。

愈忠誠,愈淒涼。廖一原、羅孚等人,被批鬥、被入罪、被犧牲,不計其數。就算沒有重大損失,至少也被欺騙感情。肆意革命,忽然叫停。拋頭驢,灑熱血,最終發現自己不過是棋子。

然而,最令人心痛的是,雖則統戰手段乏善可陳,世世代代還是有人對革命深信不移。愛國的包裝,遠勝歷史的鐵證。

權鬥,有這麼難理解嗎?鼓動群眾的,是誰?最終受傷的、坐牢的、身敗名裂的、喪失自由的,又是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