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空葫蘆


懸壺濟世,那葫蘆,卻原來是空的,因為心病還須心藥醫。

讀《空葫蘆中醫心理治療》,最有趣的是從中醫角度了解心的運作。

西方醫學有精神科,也常講心理治療。中醫沒這說法,但治療套路卻比西醫更着重治本。而心,不就是本?

中醫相信情志相勝。喜、怒、憂、思、悲、恐、驚。治療的大原則,早見於《黃帝內經》: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

令我想起「鬥獸棋」內的象吃獅、獅吃虎、虎吃豹、豹吃狗、狗吃狼、狼吃貓、貓吃鼠、鼠吃象。一條食物鏈一個循環。七情亦如八獸,相生相剋。情緒無分好壞,只求互相制約。

先秦至清代,久病不癒的個案,神醫出馬,貌似旁門左道,卻總能妙手回春。例如婦人念夫成疾,神醫即找人造謠,說其夫君移情別戀,婦人怒不可遏,抑鬱症卻一下子好起來。這就是「怒勝思」。

又例如皇上治國,終日思慮過多,心神抑鬱,神醫故意激怒聖上,無辜被嶄首,聖上卻痊癒了。「怒勝思」又一例。

書生高中科舉,過度亢奮,長期躁動失眠。大夫虛構狀況,讓他擔憂,即不藥而癒。這就是「恐勝喜」。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氣」要循環運行,情緒發而中節為健康,過則為疾。中國無數博大精深的學問,到頭來萬變不離其宗,要說的不過這一句──凡事力求中庸,平衡就好。

而我最佩服的,其實是神醫之斷症。望聞問切,然後看穿那是心病而非其他。面對頑疾,盡地一鋪,死馬當活馬醫,返魂有術。

走筆之際,有太多令人窒息的事情。一個人枉死;「壹」個集團賣盤;不知多少個代議士將被陸續DQ。鬱悶到一個點⋯⋯我們也有「怒勝思」的出路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