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宜居城市


趁暑假,逃離香港,避暑,也避開令人窒息的政治低氣壓。

首次踏足墨爾本,身處這個全球宜居城市六連冠,不思鄉,只覺樂不思蜀,兼且又羨又妒。

當香港仍在標準工時和合約工時之間糾纏,澳洲人一星期開工最多38小時。超時雙倍補水也未必有人做。錢,夠用就好。

澳洲人跟香港人一樣,有「有薪病假」。但嚴格來說那不是病假,而是「預防患病的假」。因為從來無人等到病了才拿,而是一儲夠就先花掉。久不久,抖一抖,想病都難。

生病的定義,因文化而異。有點累,有點傭懶,有點不想動。澳洲人說,生病了,好明顯啦。香港人的身體卻像天氣,局部地區性失調,小事。感冒了,腦筋仍能轉。腿斷了,手指仍能敲鍵盤。失聲了,聲不到人能到就是。得閒死唔得閒病,病入膏肓都先把工作「死掂佢」。

人說墨爾本沒有夜生活,此話只說對一半。不是沒有,是不需要。下班見見朋友家人吃頓飯聯誼一下,在香港,八時齊人開場已經燒炮仗。澳洲呢?天天四時起,下班的人潮塞滿公路,吃喝完畢再長征回家都不過七、八時左右。

當然,自我感覺良好,不光因為唔駛做。近年從香港移居墨爾本的朋友說,澳洲跟香港最大的分別,是沒有比較。專業人士固然厲害,但服務業、畜牧業、農業,甚至礦產業都很受尊重,因為都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勞動者賺的錢,不一定比讀書人少。茶餘飯後,也沒有人比職業、比身家、比階級。做人不用發大達,不會自覺渺小就已很不錯。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宜居之道,就是既有資本主義之自由,復有共產之平等,也容得下法治社會之互相尊重?其實,生而平等、作息平衡、心靈平靜,也是作為一個人是否快樂的最重要指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