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關於「笑」的故事(下)



上回提及,學生的短篇小說作品,主題是「笑」。

有人寫為了尋找快樂而誤墮恐怖組織的故事。也有人寫辦公室小薯仔死了,同事們如常談笑風生的故事。朋友問我,學生的作品這麼絕望與黑暗,不擔心嗎?

嗯,不。因為我知道,創作歸創作,現實中,五年來,這些小丫頭都是活潑樂觀、仆崩鼻都會笑的開心孩子。

寫出這些故事,一來是因為,她們嫌那些樣版的幸福故事老套。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小五過渡至中三,由孩子變成年輕人,她們對世情的了解,都多添了層次。

她們說,笑,不一定快樂。流淚,也不一定傷心。世上有喜極而泣,也可以傷心到苦笑、冷笑、狂笑。凡事沒有非黑即白,未必一促而僦,書本所說的是終極理想,但現實更多時候只有「wrong against wrong」的「lesser evil」。

這,就是今天的年輕人。不要把他們當作被填飽的傻鴨子。他們的思考深度早已跟大人們看齊。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看見絕望,而是在絕望中,我們還有沒有初心,去擁抱難得的美善。

作品會反映作者的世界觀。同學仔公認最愛的,是N的故事:從前有個鄰家女孩,跟爸媽過着平凡而快樂的日子。某天,一家三口遇上車禍,爸媽過身了,女孩聽覺嚴重受損,同時因為受驚過度,從此不肯說話。

女孩被輾轉安排到一個又一個寄住家庭,但那些家庭覺得她又聾又啞,難以相處,沒多久又遺棄了她。人球被拋來拋去,終於落在好心人手上。夫婦倆有個初學步的小男孩,加上女孩湊成一個好字。

日復日,夫婦對女孩悉心照顧,更為她添了一個助聽器。女孩一戴上,傳入耳窩的,是小男孩稚氣的卡卡笑。女孩忍不住笑了,蹲下問男孩:「你可以為我再笑一次嗎?」終於,車禍以來,女孩第一次開口說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