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Ted Talk講者及Institute for Global Happiness創辦人Neil Pasricha,在兒子出生前,給他寫了三百多頁的信,最後將之梳理成著作《The Happiness Equation》。
書中的眾多論述中,對香港人最當頭棒喝的,恐怕要數這個:我們總以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沒有選擇,其實真正的不快樂,非因選擇太少,而是後路太多。
他提及一個哈佛大學的實驗,很有趣。攝影班中,各學生可選一張最愛的作品留念。A組的學生可在四天內無限次改變主意。B組的要立刻選擇並不得更改。
五天後,你猜哪一組對自己的留念作品滿意度更高?竟然是B組!原來,無後路的人,往往更滿意自己的人生!
實驗二,把遊戲規則告知另一群不知情的學生,讓他們選擇加入哪個組別。三分之二的人都選A組!即是,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將會令自己不快樂的生活狀態。
香港人常常都在「找後路」。「俾多個選擇自己」是金科玉律,「凡事追求彈性」是核心價值。但咱們從沒想過,怎麼自己那麼迷信彈性?
留後路,因為怕揀錯。揀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甚麼。連自己要啥都不知道,還要那麼多彈性,徒然選擇疲勞。長期疲勞的人,豈會快樂?
選擇與後路,不是快樂的關鍵。自知與自主才是。選你所愛,愛你所選。給自己一個大限,大限前做決定,決定了就別回頭。破斧沈舟、一往無前、永不言悔。不後悔的人,最快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