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雨傘運動就五周年。五年間香港人活在政治低氣壓中,收拾心情不是很成功,思考前路又沒有答案。
此時此刻,看了陳耀成導演繼《撐傘》後另一齣紀録片《我們有雨靴》,內心終於開始沈澱歷史的脈落、香港的角色。
八十年代,香港人已在爭取普選,但殖民政府只在回歸前才還政於民。在中國眼中,普選未必是港人訴求,卻肯定是英國蓄意留下的計時炸彈。
「外國勢力」的原罪,令民主的道路一開始已舉步為艱。香港只是中英的角力場,卻不是被照顧的角色。
印象最深的,是導演問被DQ了的周庭,當初為參選放棄英藉,可惜嗎?小妮子搖頭:「銅鑼灣書店某當事人也拿英國護照,失踪後有無人為他出過聲?」
藝術家黃國才把自己困在籠中,在街頭演奏三首歌,天佑女皇、義勇軍進行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他自嘲從前被英國殖民,今天被中國殖民,最終領悟凡事要靠自己。對他來說,傘運的「佔領區」其實是香港人的「解放區」,區外才是被強權佔領的世界。
看罷紀錄片,最感觸是,我們可以有夢想,卻不能天真。民主不是任何人(包括基本法)的承諾,而是一片必須汲汲經營的荒土。畢竟世上所有與生俱來的價值,都是很多人押上生命換回來的。
由雨傘到雨靴,是心態的成長。下雨撐傘是reactive的,穿上雨靴邁步卻是proactive的。佔中九子昂首闊步踏進法庭接受裁決。暴風雨下,雨靴不能令咱們走得更快,卻必然走得更堅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