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位媽媽,帶着稚子到濕地看可愛的招潮蟹,寶寶卻哇一聲哭得魂魄都掉了出來。你會怎麼辦?
打道回府?跟寶寶解釋招潮蟹不會害人不用怕?叱喝收聲不准哭?
《情緒寄生》的作者許皓宜,卻選擇了對女兒那不合比例的驚恐反應,作出了抽離於濕地現場的思考。
她細心回溯每個令女兒恐慌的處境,終於發現自己夫妻關係不穩,才是女兒欠缺安全感的源頭。招潮蟹不過是觸發點,把女兒過去不曾被安撫的情感,毫無邏輯地引爆了出來!
讀着《情緒寄生》,最大的領悟是,「情緒往往不只是當下的感受」。當問題似乎是A,它99%其實不是A。若只處理A,既徒勞,更可能令對方覺得不被理解。
又例如妻子覺得丈夫黑面,可能跟丈夫無關,只是她想起了小時候父親的權威兇惡模樣。丈夫投訴妻子像魚干女,也許只是妻子令他想起母親對自己不夠溫柔。
「情緒背後必有脈絡可循」。原來,學習相處,先要學習不要平面看待事物。
做得到的話,我們都能對自己寬容。跟別人相處不來,不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往往也牽涉很多「歷史因素」。
同一時間,也可對別人寬容。別人就算傷害了我,未必是惡意,泰半是他過往的經歷令他被困於某種「內在邏輯」中,形成了他的行為模式。
明白了這一點,被傷害的痛楚已大大減低。而在心平氣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真實地溝通並化解矛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