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

為何年輕人不應機(上)


疫症期間網上學習,對孩子是很好的組織能力訓練,尤其是牽涉集體問責的group project。

平日在學校,朝夕相見, 所謂孩子主導,其實是老師把責任攬上身,耳提面命長氣過阿婆,催迫出成果。如今老師不在身邊,孩子只能靠自己,會搞出甚麼來?

不同年代的孩子,文化大不同。我們那一代,不見得很喜歡team work,但會「睇住條死線做人」,一二三開波討論、 分工,好好醜醜總之死點東西出來交貨。  

五年前的孩子,會開個群組,不停討論,但永無結論,遊花園到天荒地老。死線?甚麼來的?錯過又如何,勝在享受過程,議而不決都是情趣。

五年後的今天,180度相反,群組,照開,然後,無討論,也無結論,因為大家都不應機。就算有人率先打開話匣子,也無人覆。豈止錯過死線,簡直起動不了。

不應機的現象,其實不新鮮。但在不能見面的疫症蔓延時,份外濕滯,牽連大部分事情卡住卡住,毫無進展。

但也多得疫情,我終於奢侈得起,跟孩子們慢慢講、慢慢傾,一起打開心靡,解構一下——「你我他不應機的心路歷程」。

必須強調的是,孩子們絕非不想做功課,有些功課甚至頗有水準。他們也不是不喜歡團隊合作,反而有點討厭獨自工作。

所以,他們抗拒的,真的真的就只是——「應機」。不發訊息,也不應機,怎合作?作為大人,我想不通。但孩子們說,「不應機」是本能反應,因為「應機很危險」。然後,我們終於說到戲肉⋯⋯(續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