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如果人生是啤酒


近年常到大專院校分享,如何做一個slasher。

事關,新一代年輕人,不是不想打工,就是搵唔到工,不如豁出去做 slasher。

特立獨行,步步驚心。Q&A榜首問題:咱們哪兒來的勇氣,走自己的路?

然後,我分享了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Dan Ariely的一個故事。

Dan曾經喬裝侍應,在酒吧賣啤酒,去觀察食客行為。第一輪實驗,他跟每枱客人推介四種啤酒,然後客人輪流揚聲落柯打,喝罷填問卷,表達對啤酒的滿意度。

第二輪實驗,流程同上,唯一分別是客人不用揚聲,而是在點餐紙上剔選。猜猜哪一輪的客人,對啤酒的滿意度較高?

是第二輪!Dan解釋,剔點餐紙,沒有群眾壓力,每個人從心所欲去選擇。反之,眾目睽睽下點啤酒,大部分人都會扭曲了自己的真正意願 。

如何扭曲?文化差異,趨勢亦大不同。西方人為了顯示自己有「獨立思考」,總是要選別人未選的,所以一枱都是不同品牌的啤酒。亞洲人恰恰相反,大都跟從第一位的選擇,因為這樣最「和諧」,不會「搞串個party」。

猜猜亞洲的實驗,是在哪兒做的?是香港!不相信吧?香港人原來那麼害怕標奇立異,那麼喜歡跟大隊!

而Dan最重要的發現,是不論在哪個國家,是第一輪抑或第二輪,對自己選擇的啤酒,滿意度最高的,都是第一個落柯打的人!因為,沒有前人的干擾,直接回應自己內心的人,是最快樂的。

我告訴同學仔,不要害怕做第一個。夠膽做第一個,你就是世上最快樂 的人。Slashers們,飲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