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All-in-one那口飯


世代矛盾是恆常話題。常聽說這句:「我地嗰代有得食就得,唔似d後生又要呢樣又要嗰樣。」

老老實實,作為一個生得出一個年輕人的中女,同時比old seafood後生一點的young seafood,我很思疑實情有沒有這麼簡單

Maslow的需求金字塔告訴我們,「有得食」只是最底層,對上還有好多層需要,必須被滿足,人生才圓滿。

Harry F. Harlow的恆河猴實驗一樣證實,幼猴餓了會在「鐵線媽媽」身上喝奶,但其餘所有時間還是寧願抱着「海棉媽媽」尋找安慰。

有得食,只是底線。但為甚麼上一代,有得食,就得?因為那一口飯,所代表的,根本不止一口飯那麼簡單。

窮到褲穿窿的年代,有飯食,代表飽;也代表父母的愛,自己唔食都留俾你食;也代表友誼,一條孖條孖份吃,閨蜜之樂也;甚至代表了優越感,自己有飯開其他人無飯開,好巴閉⋯⋯

不見得當年的人,有物質就夠,但物質其實也象徵了很多非物質的滿足,是all-in-one的通行證。

今天年輕人需要的,跟上幾代無異,只是大人的表達再難停留於all-in-one的模式。太單一,後生仔真心get 唔到,lost in translation。

物質層面,俾飯你食就夠。但關心呢?要說出口。愛?用陪伴表達。信任?靠放手成就。成就感?接納他去做自己,唔搵荀工可以搞個start-up,甚至是裸辭跑去山旯旮,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好煩?絕對係。但我們不是常說,生孩子是人生的另一次學習嗎?求仁得仁。學習用一千個方法表達愛,是世上最考創意也最浪漫的事。

****
追踪及讚好最新FB寫作專頁:黃明樂 Wong Ming L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