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的是宏恩基督教學院(Gratia Christian College)。有趣的是,來玩的,是社工系和心理及輔導學系的同學——即未來的助人專業者。今次先交換角色,當「受助者」,享受被素人chatters聆聽的服務。
一輪無前設的「真・傾偈」後,大家整合感受: 「我平時唔講嘢,今日開左掣。」「好好,完整講晒自己想講既嘢。」「我好似快速回顧了整個人生,對方咁都肯聽喎。」
開掣、完整、回顧人生⋯⋯都是我們的專業述語。討論既是專業交流,又更像哲學有偈傾,事關有人忽然如此形容——
「我知我想講乜!」乜呢?
「真.傾偈,重點是,可無聊,亦可go deep!」
解釋下?「平日聊天,go 太deep,別人會以為你想自尋短見,嚇死人。太無聊,又無人想聽,悶死人。」
稍頓。「於是,對話往往只能留在一個恰當的範圍裡。但,太恰當,其實不見得很舒暢。」
擲地有聲!
擲地有聲!
恰當,教人不舒暢,因為先要自我審查——「我咁講人地點睇我?」
真.傾偈,令人舒暢。「因為對方承諾,我講乜,都照單全收。放心go deep,放心無聊。這空間,很珍貴。」
從何時起,我們都匆忙得,由輕鬆地無聊,到認真地go deep,都無空間?
抑或,我們都愛批判無聊,覺得浪費時間?也貶低go deep,覺得不切實際 ?
卻原來,無聊與go deep都是精神健康的支柱,令我們不至淪為行屍走肉的高效機器,做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