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平凡的橋怎樣賣?

荷里活的美國電影協會在新加坡舉辦電影工作坊,參加者大都是來自東南亞的電影系學生。後起之秀最關心的,莫過於如何找投資者。

投資者「買橋」,要麼求名氣,不然就求一條驚天動地前無古人的絕世好橋。新晉製作人既無知名度,取材也往往從生活出發,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生活小品,怎樣「賣」都像小題大做,誰敢拆資去冒險?於是,多少新秀吃飽閉門羹,便轉行去。

然而,他們都忽略了重要的一點:橋段愈普通,愈易引起共鳴,觀眾群也愈大。事實上,不少小品電影都收個滿堂紅。高手與低手,分別在於生活觀察和拍攝手法。新鮮人新鮮眼,肯花心思說不定就能拍出不落俗套的驚喜。問題是,如何令投資者相信?

席上嘉賓都是過來人,一語道破關鍵:投資者怕沒觀眾,你就得給他找觀眾!

成功例子,是有的。話說某小夫妻曾把新婚生活拍成電影,到處兜售,都被質疑題材太普通。沒有平台發表,唯有把精華片段放上網,並請各路英雄,透過互聯網傳給相識的新婚夫婦分享。

豈料,對象群雖不算大,但勝在話題切身,點擊比例奇高。受眾細看之下,被當中細膩內容感動,在網上排山倒海留言,討論個沒完沒了。

小夫妻眼見「收視」不錯,心生一計。但凡來自某城市的流灠人數達一百,便在當地安排一場試演,親身出席與觀眾交流。一場是一百,十場一千,一百場便是一萬了。如是者,一步一步把支持者儲回來。到後來再有新作,拿着試演的往績去賣橋,牙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原來,賣橋不成,罪不一定在橋。信投資者,不如信市場,當然更要信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