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EO筆試、面試備戰班又開鑼。
我習慣在正式開課前,邀請同學出席講座。可以說是「強迫收聽」,也可說是應考前的心理準備。總相信,不應單憑薪優糧準去申請一份工作。幹得上三五七年、甚至一世的事,至少該有基本興趣,以及相應技能。
累積了幾年經驗,發現總有好幾條熱門問題。這些,大概也是坊間對考AO的迷思。
迷思一:應試,一定要跟政府立場一致?
對外,統一口徑死不轉軚當個人肉錄音機,是一回事。對內,尤其蘊釀政策的過程中,政府最好大包圍思索所有可能性。如果AO都是不思考的Yes Man,這政府有多危險?
更何況,高官要面對議會、傳媒的質詢、提問,唱反調的AO,正是有力的參考。如此想來,同學根本不需介意,自己是否站在政府的一方。要介意的,是無論立場如何,理據是否足夠。
迷思二:做AO一定要英文好?
AO的英語水平,不會差到哪裡。至於好嘛,視乎是哪一種好。AO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路。無論以中文或英文表達,都要層次分明、一矢中的。很多同學介意自己發音不標準,但事實是,在思緒混亂的native與思考精準的港產大學生之間,我相信,政府寧選後者。奇怪的是,甚少有人問及普通話的要求,可能是因為,高官們的水平,有辦你睇。
迷思三:考AO,競爭太大,機會太微。
數萬人裡挑廿五個,當然。但回心一想,每一行的競爭都很大。紀律部隊,競爭很大。選美,競爭很大。超級巨星,競爭也很大。問問林欣彤在多少人中脫穎而出,比例不會比AO小。而林欣彤也不一定有想過,自己會是今日的林欣彤。喜歡的,不要想有多難,拍心口加把勁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待續)
4 則留言:
請問是否只請三大, 甚至只是港大學生?
Jessica
當然不是。所有大學,甚至海外大學都行。
但坊間盛傳良久︰即使有資格申請,最後入選者絕大部分是港大生,因為政府內部官員自己是校友,有港大情意結。
究竟真的是其他大學畢業生力有不逮,還是港大情意結是unspoken rule?
謝謝
Jessica
或許都是早年的事,其實近年取錄的比例,還算是平均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