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高水平」

高志森先生在11月14日的明報回應拙文《春天的明天》。反覆仔細拜讀後,我猜高先生最感被冒犯的,是他認為:閣下不喜歡不打緊,但因此呼籲大家罷看春天的製作,實在於理不合。

對於這「呼籲罷看」的指控,高先生實在言重了。我一直都是春天的捧場客,過去十六年看過逾20齣劇目,本地的有,香港以外的有,初期、中期到近期的都有。我也曾在拙欄寫過很多觀後感,有讚有彈,而且相信日後還有機會買票捧場。

如果本人都去捧場,又怎會呼籲觀眾罷看?然而,正正因為一直支持,才愈發察覺製作水平的變化。的確,春天近年不少演出,都予人無復當年勇之感。

例如同樣是寫人物,由《南海十三郎》到《阮玲玉》到《旭日》,人物的多面性以及描寫的細緻程度,相差甚遠。又例如同樣是歌舞劇,從前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有故事有結構也有動人處,但後期的《蔓珠莎華》,不過是借巨星之名,翻唱幾十首名曲,連主題都談不上。《容易受傷的女人》亦然,戲中兩條主線,完全扣不緊。還有好些其他劇目,都是流於綽頭有餘而內涵不足。

高先生應該很清楚,在香港,一個劇團要生存已非易事。春天卻有最好的條件,如知名度、人脈網絡、經濟實力等等去發展藝術,觀眾對之有要求,很自然。劇團賺了很多錢,製作卻沒有進步,作為觀眾,不過是把失望依心直說而已。

我猜,一個劇團最想要的,是真實的意見,對嗎?將心比己,假如讀者告訴我,他發現我的作品每下愈況,我謝謝他也來不及。因為他啟發我去思考、去進步。或許人到了某個高位,能接受的,就只有奉承與讚賞。然而,一個多元社會最寶貴的是甚麼?我相信,是包容異見的雅量。

4 則留言:

Hoito 說...

想起多年前,我被副總教誨的一席話。讚美的說話,不聽也罷;批評的意見,要虛心細聽。
高水平,不外如是,不過而已。

寒怡 說...

黃女士︰

你好﹗我沒有看過「旭日」一劇,不便評論對錯。不過倒是覺得,劇團表演一齣作品,為的是讓觀眾去感受一個主旨,或是帶出一個訊息。能令觀眾共鳴,是所有從事演藝事業的人和團體的一種加勉。反之,觀眾找不到共鳴點,參與其中的人縱使不作自我檢討,也不能罵觀眾膚淺吧?

前幾天在明報看到高先生對你早前的評論的回應,實在覺得很有趣,也很傷感。我猶不喜歡高先生那句「既然無心看劇,看得懶惰而以偏概全並不奇怪」。無心,我想你是說「不是特意過澳門去看」,看到高先生硬著將之解讀為「不認真去看」,我也只能替你抱屈。

正如高先生偶爾也會罵無線的電視劇一樣,三色台也不會說高先生貴人事忙,既無心看電視劇又要顯示大導演的身份,才會對三色台的作品進行批評。當年我無心(不是特意排隊,非強迫自己的無心)之下去看「南海十三郎」,一看鐘情,不單看了好幾次,連電影也不放過(當然也有收集vcd)。我對十三郎由原本一無所知到主動去找他的生平和作品,正正就是因為整個製作感動了我,讓我覺得有共鳴。當然我也有看其他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但也發現如你所言,後來的春天出品已沒有以前的那種讓人感動,引發我的熱情。或許是我才疏學淺,加上沒有江湖地位可以公開把心中的失望大聲說出,才會讓你有機會成為了「國王的新衣」中那個直率的小孩,戳破了虛偽成人所不敢說出來的事實。相信我,假如我也有一個地盤,也有小小名氣,你絕對不會是第一個被高大導罵的人。

再退一百步來說,我是消費者,買了票進場看了不喜歡的作品,是我本身懶惰嗎?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就要備受攻擊?有多少人在看話劇聽古典音樂會前,會去先了解劇中人物或原作者寫作的原意?導演的責任就是說故事。假如今天導演希望告訴我「孫中山在年輕時也有調皮活潑的一面」,而我在看罷後感覺不到孫中山真的在年輕時有這種個性,始終認為劇中的國父與大眾認知的孫中山有出入,是我的失敗還是導演的失敗呢?正如在「南海十三郎」中,大部份人可能只知他成名後的孤癖性格,劇中有交待主角是因為一些事而後轉變了原本的個性,至少我因此相信了十三郎年輕時也有可能如導演或編劇所說的那樣。正如有人聽歌可以聽到流淚,我不流淚是否等同冷血?我告訴他人這位歌手唱歌感動不了我,所以我以後不花錢再買他的唱片,我就犯了大錯?

看了高先生的回應會傷感,是因為這個世界真的容不下半點不順耳的反對聲音的,即使你是花錢的顧客也是一樣。為甚麼試過不好吃的餐廳猶可以在飲食網站高叫「這家難吃」、「那家服務差勁」,提醒其他消費者自行小心,但是對名牌劇團的作品就只能是獨沽一味只能讚好?香港太多yes man了,要發展香港成為創意社會,看來只能等到高先生等「資深前輩」退休後才有望了。

香港本來就是見高拜見低踩,文壇演藝圈尤甚。假如你那篇文是由李碧華或陸離等前輩所寫,我猜高先生縱使氣得牙癢癢也只能吞下去,或是說聲謝謝賜教。可惜你只是一個沒甚麼江湖地位的新丁,當然就平白送了人家一個免費宣傳機會,順便展現大師的高水平。通常遇到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況,還慘遭「狗咬呂洞賓」,你也只好摸摸鼻子算倒楣,或當是他「袋錢入你袋」好了。

人微言輕的讀者
寒怡

匿名 說...

南海十三郎高峰之後,黔驢技窮矣,就由得他做Eeyore 吧。

Astrophel Lim 說...

香港的在上者,無恥可鄙之處,正在於此:不肯接受批評,卻又戀棧權位,不肯讓路,手握權力只為自己一己之私利,扼殺打壓年輕的創作力量,無恥無能,以此為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