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佔領的基礎


戴耀廷先生提出「佔領中環」,成敗之關鍵,大概不是合法不合法、激進不激進、普選不普選,而是如何把廣大市民變成事件的「持份者」。

戴先生說,要用一萬個先鋒,感染700萬人。「先鋒」,其實是不難找的。「感染」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政治這回事,很奇怪。熱情的人愈熱情,冷感的人則愈冷感。曾勸人投票的人都試過,當你很肉緊地曉以大義,別人退避三舍。反而隨口問句:「不如一齊投票?」,又總有幾個跟着來。

「先鋒」愈激情,大眾愈傾向與之劃清界線:「都唔知你班人搞咩」。偏偏,群眾運動,群眾才是主角。

例如反國教之成功,領導者功不可沒,但真正令政府讓步的,其實是包圍政總的12萬人,加上幾天後立法會選舉的300多萬選民。

是以,「佔領中環」,不得不從群眾的角度去想,有甚麼誘因,會令看戲的群眾,變成演戲的人?有幾點,值得思考:

一、群眾是矛盾的。渴望普選,卻未必有能力豁出去抗爭。除了瞓街,有沒有更多不同層次/程度/形式的表態平台,讓所有人輕易而持久地參與?

二、運動需要領袖,但群眾普遍覺得挺身而出的政治人物有私心。先鋒團隊裡,如何建立「無私」精神,令群眾放下介心,全程投入?

三、「佔領」由民間發起,但一隻手掌拍不響。能否在每個階段,把波拋回給政府,利用它的劣拙回應,去刺激民間升溫?

四、要群眾爭普選不是問題。但普選有了,有誰可選?反對派是否有足夠裝備,讓大眾相信,把小圈子推倒了,隨時有能力接手?

如果「佔領中環」能把前前後後每一步棋都部署好,變天,或許不是天荒夜談。作為香港人,我期待,真的很期待。(佔領中環.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