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朝聖與悲鳴


朋友說,喂,幾時到台北走一轉。

為的,是新的台北誠品館。台灣的誠品從來不只一間書店。但今次,規模又再集中點。藝術電影院、國際表演廳、黑膠唱片鋪、精品酒店、精緻食肆……反正就是那些看來在香港無可能獨立生存的東西,竟然奇妙地放在一起,攬住一齊死。

香港人一直喜歡台灣。近年更有人認真考慮移民台灣。但就是說不出,台灣有啥吸引。一間誠品、過多的咖啡店、抑或奶油男生和娘娘腔國語?

或許,說穿了,只是小眾與大眾的錯配而己。在香港,當個小眾,情緒少不免複雜,或自傲或失落,或融入或離開,時而失諸交臂,時而感覺良好。有那麼一刻,你會想,隔了一個海,小眾就變成一個花盤掉下來砸死好多的大眾。那份千人一面的安逸,儼如找對了池塘的魚。你很想試一試,在那既近亦遠的地方,文化人只是一個普通人。而任何一個普通人,又都多多少少有些文化生活。

走不動,你開始仰天問,怎麼香港連一個悲微的聚腳處都沒有。我不求像台北般,文化藝術工業成行成市。有一個以文化來包裝商業來運作賺錢為目標的地方,自我欺騙自我麻醉一下就好。

曾幾何時,當希慎大開宗門,以超低租金邀請誠品進駐,也有過剎那暇想,這個經年裝修翻身的東西,樓高十多層,可聚焦各種生活文化,變身滋養小眾的城市綠洲。不過,日子久了,你知道,那不過是「另一個商場」而己。

怪不得任何經營者。最簡單的供求告訴你,連一幢建築物都養不起,七百萬人裡的小眾,小到甚麼地步。香港人到台灣誠品朝聖,是一場哀鳴。他鄉找故知,知己的知。在偌大的書店裡,找回失落已久的共鳴。

2 則留言:

飛特波板糖 說...

Hi,明樂

我對公共政策很有興趣, 但怎也想不通關愛基金為何要撥款予劏房户, 變相認同劏房的合法性? 你能否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又如何才能正本清源解決劏房籠屋問題?

敬希賜覆!

青月 說...

你好,明樂小姐。我也剛從台北新誠品店朝聖回來,你完全說中了我的心思!在香港當個稍為有點文化的人,即使只是看流行讀物(紅樓夢是我的極限,說是文化人有點臉紅,只能勉強算識幾個字),已好像怪物一樣。只能在他鄉尋找一點共鳴,慶幸在你這個BLOG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