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及,找工作,想不勞而獲,太天真。然而事半功倍的點子,倒還是有的,例如──槓桿別人的功夫。
三司十二局,要跟貼每個議題,孤軍作戰,想起都想死。找齊人腳,一人認頭一個,每周踫面匯報,一個人就槓桿了十五人的力量。
就像求學時代的「溫習小組」,每人整理一個科目,交換知識,應付公開試,無往而不利。省時是重點,但過程中說說笑笑、互相打氣,才最振奮人心。
是以剛畢業的大學生,總是比在職的更易被政府取錄。撇除其他客觀條件,據觀察,因為大學生最易找伴一起備戰,集思廣益,兼贏士氣。
我常想,其實「溫習小組」的概念,也可以用於閱讀會、電影會、試菜會……無論幹甚麼,有個團隊去分享,總會變得更有趣。在我記憶中最美好的經歷,是留學英國那年,一群中國學生發起的。
五湖四海的同學,位位都在自己的範疇獨當一面。有人提議,不如我們每月踫面,輪流就自己所知的,「說點故事」。
於是,一年下來,我聽過曾代表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朋友,如何死裡逃生。原來最可怕的,不是戰爭,而是瘟疫。
外交部的朋友講解中非關係。中國給非洲大量金錢援助,換回很多國際議題上的支持。非洲眾小國影響力小,但勝在數目多,投票表決,很著數。
記者朋友說,報館自我審查,不會明刀明槍,但某處總張貼了官方口徑,供老編參考參考。當然還有軍隊裡的秘聞、銀行業的操作……
我沒有想過,這些故事聽來幹麼,反正交流的過程很快樂。多年後才驚覺,這是我所接受過最好的「國情教育」,偶然也能應用於工作。或許,考政府工也一樣,不論成敗,最值得珍惜的,其實是那義無反顧夙夜備戰的過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