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星期二

《愛吃的人不抑鬱》(下)





一直想,為甚麼香港沒有一本像「深夜食堂」的書?

寫的,是吃。用吃去講的,卻是人。人物,打動讀者,因為有情。

走進書局,琳瑯滿目,都是食譜、食療、食「guide」。我對工具書不抗拒,但對於只有工具書才能生存的閱讀世界,卻很抗拒。

後來,又想,既然沒有,那就自己寫一本吧。小書《愛吃的人不抑鬱》,就這樣誕生了。

六十年前的港大尖子,毅然輟學,去歐洲流浪。一客芝士火鍋,促成了一段白頭到老的愛。六十年後,我在倫敦吃着他的芝士火鍋那刻,就決定要為他寫個故事。

港式深夜食堂,老闆娘沉默、低調、體貼卻也神秘。每次光顧至打烊,我總會幻想,優雅的她,勤快地打掃過後,會倚着吧枱自斟自飲,渡過一個微醉的晚上。

因為想玩音樂而去廚房打工賺錢,後來變成米芝蓮餐廳主廚的Nori說,如果彈結他是舞台上的表演,煮一頓菜就是流理台上的個人獨舞。音樂講求和諧,烹飪就是食材大合奏。

福建土樓內給我煮三餸一湯的嬸嬸說,她把飯店起名「懷好」。有一天,儘管土樓不在了,人們仍會懷念這美好的歲月。

還有汗濕一身終於吃到的客家大鑊飯;一邊玩iPhone一邊化緣的老撾僧侶;用咖啡店供養寫書的越南攝影師;愛酒也用酒樽作畫的藝術家;破斧沉舟移民台灣開食肆的香港新一代;抗議我把港孩寫得很不濟的港孩廚神;踏破鐵鞋去找一個甜筒的我……

數十個真人真事,成就了小書《愛吃的人不抑鬱》。即日起在各大書局發售。18/7(六)和19/7(日)黃昏六時至七時,小女子在書展的明窗出版社攤位簽名會恭候。有緣路過,歡迎一起賞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