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

誰敢海闊天空



相約在城大,Y一開口,殺我一個措手不及:「老師,阿爸問,你要不要裝冷氣?」

Y是我第一屆的通識學生。還記得六年前,我們在鴨脷洲大街小試牛刀,找了一個很小的舖位開始招生。方法,很原始,就是親身派傳單,拉路人進來聽講座。小街有小街的人情味,不會令你食白果,多少答應賞面來聽一會。

豈料講座那天,第一個出現的,卻不是街坊,而是特意前來的一位媽媽。她蓄一頭短髮,笑容很爽,說話也很爽快。後來,開班了,一位同樣蓄短髮,爽爽朗朗的女孩來上課,她就是Y

Y在班中,一直有種特別的氣質。她沒有時下女生的做作,懂就說懂,不懂就說不懂,不怕發問,笑容很天真。她跟每個同學都合得來,卻又不失個性。我常笑說,你長大了,去當差做madam,一定型到死。

然後某年起,她每次來上課,背包都插著一雙鼓棍。接著的暑假,她沒來參加我們的外展活動,只來電留了個爽快的口訊:「老師,我今年忙夾band,不能來玩了,遲些回中心給大家探班。」

那天一別,現在才在大學校園再踫面。今天的Y,走了同樣有型的路──建築工程。她說,阿爸話我不夠型,他一直想我去夾band,做自己最愛的事。我說,令尊恐怕言若有憾,心實喜之,不知多高興女兒繼承他衣鉢,為上一代的紅褲子經驗,添些理論基楚。

還有夾band嗎?我問。她點頭。有,不過不打鼓了,轉玩低音結他。每周一度,借音樂海闊天空。我忽然明白,她那獨特的個性,是怎樣來的。有放手的家長,自有勇敢做自己的孩子。話時話,老師我真的想換冷氣,等得到你畢業那天嗎?

2016年1月27日星期三

凍的教育



講真,少返一天學,無傷大雅。但在早已預知兼且做好準備,沒下雪沒結霜交通正常的寒流下上學,也真的不可能令全港小學生集體着涼。

小學生最怕甚麼?不怕冷、不怕熱、不怕上學,最怕──悶。最愛甚麼?不是玩、不是放學、不是放假,而是──反常!

平凡的上課日子,一條大昆蟲足以令同學仔齊齊尖叫。不是怕,而是興奮起哄。偶有課堂調動,乘機吱吱喳喳,齊齊「hyper」。有時就連走火警,也是沉悶規律的救星,行大運走回班房,已是「是日焦點」。

可以想像,超低溫,細路仔穿得脹卜卜,五顏六色,指手劃腳,互相取笑,多好玩。凍冰冰的臉蛋和嘴巴,爭相描述起床苦況,雞啄不斷,呼出一圈圈熱氣,又笑得一餐。戶外活動移師室內,好新鮮。要不頂硬上完成體育課,血液循環下原來丁點不冷,也真夠酷。幾十年後大可對着屆時唸小學的孫仔孫女說,你阿嫲我在百年一遇的冬天,在學校跟同學仔不知玩得多過癮!

停課的最大問題,不是返學與否,而是扼殺創意。就像不懂護樹索性嶄了它,課一停,也切走了孩子們難忘的回憶,以及所有可能性。

因為不能停課,才有中學生想到在學校賣暖包。因為在寒流中上學,才會容許穿著其他禦寒衣物,連帶反省,其實何苦規定何時換季?體感這回事,本就因人而異。要不,趁天公造冷,帶學生到避寒中心做義工,是錢也買不到的通識教育。就算只是在禮堂觀賞氣候轉變的紀錄片,也是寶貴的一課。

記得小時候看卡通片,當課室外忽然下雪,故事裡的小孩,第一反應,不是停課,而是飛奔出去互擲雪球和砌雪人!孤陋寡聞的我,卻是直到今天,看見那麼多人擔心學校無暖氣,才知道原來暖氣在香港,已像電視機一樣,家家戶戶都有一台。

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

繁忙少年無心做



繁忙兒童無間做,全城熱播,令我想數年前跟一位學生的對話。

「大人常常說,我們上課不留心、不參與、傾偈、搞事、不交功課是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學習,那麼,老師、學校又有尊重過我們麼?」

「溫DSE已經好辛苦,為甚麼還有400小時OLE?上課、補習、學這學那,日日唔夠瞓,上堂唔瞓幾時瞓?那些所謂『為你好』的講座,次次要人放學留堂聽,合理嗎?如果你份工奉旨無償開OT,你會點諗你老闆?相比你們的強迫收聽、強迫上課、強迫活動,我們人在心不在,已很俾面了。」

我的學生,多不是兒童,而是心智像小大人的青少年。青少年跟兒童的最大分別是,兒童不想做,仍會死死地氣去做。青少年不想做,乾脆不做。勉強無幸福,師生之間,只能談尊重。她這番話,令我思考良久,究竟自己在做甚麼,整個教育制度又在做甚麼。

跑學校十年,常常被問,比較有學習動機的學生,都有共通點嗎?例如:Banding、年紀、性別、背景、家長取態等等。但是,見過無數學生之後,我夠膽講,最有決定性的共通點,只有一個──來上課,是否同學自己揀的!付費課堂也好,先報名後甄選也罷,甚至只是自選課外活動(而非為應酬學校湊數的)。

這學生,多年來在我的收費課堂上,都是最主動的一個。但某次我到她的學校做講座,同樣是講她喜歡的題目,她竟然由頭到尾在傾偈。

事後,我好奇問,你不是一直喜歡聽這個嗎?她答,學校講座,被迫去,「by default」就是用來傾偈的啦,其實,我根本無留意,你當天要講甚麼。

讓學生選擇,讓他們量力而為,讓老師因才施教,是尊重,也是真正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制度,又容許嗎?

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男神還是Dickson



男神與Dickson,兩個package,勁過女神A餐和B餐,點樣揀?

家底好,學歷高,事業佳,有公職。樣貌不算俊,但肯定「企理、四正」。談吐得體,甚至比專業表演的游學修更字正腔圓。

男神,甚麼都有,就是沒有一種令人心動的魅力。為甚麼?因為太離地?但比起許多達官貴人,他的「離地指數」還差太遠。想真點,令人卻步的,或許非因離地,而是因為,男神永遠都是「too appropriate」。

無缺點的男神,像唱飲歌的李克勤,聲線完美、技巧圓熟、一鳴驚人。但是,過多三幾年,愈聽愈悶,因為,歌聲中沒有缺點,也沒有靈魂,無法感動人。「Too appropriate」的人,令人無印象。無缺點,正是一個缺點。

Dickson剛相反,似乎無甚優點。樣貌、身材、學歷、財力、成就都很一般。但是,只要見過一次,你一世都會記得他。只要有一刻,這個其貌不揚的人,把你打動,你就開始欣賞他。一旦愛上他的轉數和才華,害羞與削牙都不再是缺點,而是錢都買不到的特點。

其貌不揚的人,有着男神所欠缺的舒服與順眼。男神捉在手裡頭會破滅幻想,毒男留在身邊,會日久新情。報章訪問中,Dickson自白三十歲仔都未拍過拖,追女仔的戰績是2222負。Well,套用他的「逆向收購/翻兜」論,港女會隨年月貶值。那麼,從折舊的角度看,男神也會隨年紀跌watt。但毒男跌幅有限,不退則進,潺仔明的書生feel,再過十年八載就撼贏一街禿頭大肚腩。

從潛力的角度看,男神是百四蚊的匯豐,在那些年的最佳狀態給你遇見,往後跌剩五十元也是自負盈虧無得怨。而Dickson,是start up,一直無人吼,忽然上市就變全球首富。其實,好多start up的腦細,都是毒男。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怎麼荼毒怎麼教



文匯報指「毛記分獎禮」荼毒青少年,證明它有多不了解香港的青少年。

同文阿果引述,有中學老師在分獎典禮翌日興高采烈播《香港地》(新版),想講解身分認同,豈料全班中四學生(00 後),只得一人有睇。看得我,笑出淚。

事關,鄙人跟他文中的老師朋友一樣,「懶醒」以為毛記一定sell,在翌日做了一樣的事。唯一分別,是我沒那麼大野心,去講身份認同,只想借頒獎禮解釋一下,甚麼是二次創作,順便講「網絡廿三條」。

結果,一模一樣。全班只有一人有看過,其他人,不是沒有看,而是壓根兒連毛記是甚麼都不知道!我唯有播「亞視永恆」讓大家開心下,靜觀反應。全場留心聽,但一個笑位都無。

原來,全班無人聽過原曲「愛是永恆」。張學友?他們想了三秒,說:「哦,我老竇好鍾意嗰個!」不覺得歌詞有意思嗎?但是,大家其實也不曾留意亞視欠薪事件。無共鳴,點笑?

兩天後,學精了,仍然用分獎禮去講二次創作。但播的,是繁忙兒童合唱團的「無間做」。同學一樣不知道原曲/電影「無間道」,但至少,歌詞說中心事。

毛記能荼毒的,頂多是七、八十年代成長過來的中男、中女、中坑,黨報口中的港英餘孽。往事不堪回首,唯有同聲一唱。我們的世界,是河國榮、方健儀、俞琤。新一代追捧的,是達哥、劉馬車、少女時代、Taylor Swift

我們的青少年,可以怎麼荼毒怎麼教?我唯有告訴自己,待他們到了中坑的年紀,自有另一個毛記,推陳出新,令大家為我城而着緊怒吼。又或者,遠的不說,近日周子瑜被迫道歉,對新一代來說,夭心夭肺,苛政要掩飾自己,才沒這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