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

四部曲



每天禪修最大的期待,就是臨睡前的晚課。想像日間打坐十小時後,耐性和體力都耗盡了,卻未必悟得出甚麼,這個時候,有個高人出來,細說重頭,指點迷津,多麼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晚課看的,是已故大師S.N.Goenkaji生前的錄影講學。印象最深的,是「四部曲」。大師說,很多人以為,呼吸練習是為了培養專注力,其實不然。培養專注力還不容易?看齣電影就行了。呼吸,卻是為了內觀自己。

我們常提及潛意識,但意識是不會潛水的。問題只是我們有沒有打開心房那扇窗,就像打開聽覺、嗅覺、視覺一樣,去內觀意識的根源。

例如,當我們打了某人,表面上受傷的是被打者。但其實,仇恨要累積到某個地步才會化為暴力。即是我們在傷害別人之前,先要嚴重百倍地傷害自己。那麼,仇恨的情緒,究竟是怎樣來的?

人心的運作,有四部曲。事情發生了,我們首先接收(receive),然後判斷(judge),衍生感受(sense),最後化為情緒反應(react)。例如當我們知道自己遇上車禍,大腦會判斷為壞消息,身體感覺到痛楚,繼而情緒會反應:幹嘛我這麼不幸?為甚麼是我?哪笨蛋司機撞誰不好,要撞我?我才剛升職,明天變成廢人怎麼辦……

第四部的情緒反應,就是所有怨念的源頭。每一天,總有一、兩件事會啓動第四部,留下了一、兩個怨念。一個月後,留下多少個?簡單數學:三、四十個?不!大師說,仍然是一、兩個。因為,人腦會篩選,剩下感受最深的事。一年後?十年後?半生後?仍是一、兩個。這個怨念的皇者,紮根極深,就變成伴隨一生的苦難(misery)。

所以,要脫離苦難,治本的方法是,別讓自己啟動第四部。如何做得到?大師自有見解。(禪修行/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