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30人,28個無反應,你也不能不教,因為,至少有兩個,真的在聽。」無數讓我敬佩的教育同行,都曾經說過這句話。
「30個人當中,如能改變兩個,已很不錯了。說不定,一段時間後,認真的兩個,感染其餘28個都積極起來呢。誰知道?」
教學踏入第十年,有些問題,十年前思考過,現在再想,答案竟是多麼不一樣。以前,我也相信,老師,跟醫生或社工一樣,救得一個是一個。儘管只剩下一個,我們都應該矢志不渝,春風化雨。俯首甘為孺子牛,還有比這更偉大的情操嗎?
但今天,坦白說,我質疑。我質疑永不放棄的背後,是多少可歌可泣的辛酸。為學生哭,為學生笑,只求某天奇蹟降臨,石頭鑽出血,搞不好是一廂情願?
講真,我不相信兩個認真的同學可以感染28個不認真的。我比較相信28個自我放棄的會令本來認真的也分心起來。
當28個同學都不在聽,說白了就是集體浪費時間。那麼,我們為甚麼要鼓勵這個情況年復年的持續下去?我寧願你索性回家睡覺。至少養足精神,幹別的可以吸收得更好。而我們也實在不應該,容讓28個人浪費生命,來為兩個成功個案陪跑。說不過去,不是嗎?
有香港,當老師,尤其有心的,可敬、可愛,也可憐。可敬在於我們總是多麼願意無私付出。可愛在於我們對下一代永遠帶着愛的期許。可憐的卻是,我們一直都只能在制度的狹逢中,找個如履薄冰的位置,做得幾多得幾多。
而我見過,真的見過,多少人的雄心壯志,被制度無聲無息地消磨掉。十年前,我問自己,如何多做一點。十年後,我寧願問,如何建立一個令自己可以做得更多的環境?就由打破30、28和2的宿命開始,可以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