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星期四

耕作物流


開始學習不久,已隱隱覺得,有機耕作,其實是條不歸路。因為,吃過有機蔬菜的鮮甜,回頭太難。

還記得那天收割秋葵。一條條修修長長的女人手指,有常見的翠綠,也有罕見的鮮紅品種。不論是顏色與光澤,超市賣的,跟它們無得比。剪下來,洗乾淨,咬下去,爽口清甜。第一次生吃秋葵,相對平日煮熟再吃,質感沒那麼「潺」,各有滋味,視乎做甚麼菜。

聞說,秋葵的收成期很長。幾個月下來,每周必有果實。嘩,長收長有,豈不是好抵種?卻原來,秋葵培苗的時間,也不短。世上本無不勞而獲,要收果,先要等待。關於培苗,我好奇,為甚麼很多農作物,如秋葵、羽衣甘藍、椰菜、西蘭花……都要先培苗,成熟了才定植下土?

原來,那是時間與效率的考慮。一種蔬菜平均培苗二十天,假設每年種六款蔬菜,合共培苗一百二十天,已是全年的三份一時間。這段日子,主要是等待,未有收成,卻佔用了土地,不划算。

相反,如果把培苗的過程,放在小小的培苗格內,偷回這些時間,把土地留給其他已成熟的植物開花結果,生產效率則大大提高。土地是珍貴的資源,當然要物盡其用。而培苗的程序與行事曆,何時最適合做甚麼,都是由無數農夫的耕作經驗總結下來的。

有些植物,若不用培苗,就要疏苗。例如白蘿蔔,直接下種,每個泥穴放三顆種子,待苗出了,就拔掉較弱小的兩棵,把空間留給最茁壯那一棵。汰弱留強,幼苗豈不浪費?不打緊,用來清炒或煲湯,一樣清甜鮮嫰。反之,如只播一顆種子,萬一長不大,才真是把佔用的土地都浪費掉了。耕作,殊不簡單,原來是管理思維與物流操作的上佳訓練。(耕耘記/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