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星期四

在那殘酷而幸福的角落



片渕須直說,到目前為止,探討大戰時期之日本的電影或電視作品,都沒有把日本人生活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

帶着這個期待,去看《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很想知道,在編導片渕須直的眼中,戰時的日本,面貌如何。

甚麼叫作活在當下?平凡老百姓,身處世界大戰的中心點,未必意識到自己已經大難臨頭。就算知道,也不可能做甚麼。於是,生活還是每天如此這般過。

小孩子把賞戰鑑當看風景,辨別型號,已是生活小趣味。擔起一頭家的女主角,仍能偷閒寫生。導彈爆炸,在她筆下化作漫妙油彩。煮飯、洗衫、買餸以外,還有閒情一針一線裁縫和服。無人在意,其實穿起和服,打到嚟,走佬都慢點。

尋常生活,跟那殺到埋身的劇變,形成強烈對比。日本人不問情由的樂觀以及無條件的感恩,匪夷所思。太好了,房子只是燒破而沒有燒毀。太好了,只是受傷而沒有死掉。太好了,只傷了一隻手而沒毀掉一雙。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有人說,電影描繪的,正是日本人獨有的本質。你看女主角多麼隨遇而安!傻呼呼盲婚啞嫁,傻呼呼離鄉別井,忽然遇上戰爭,忽然丈夫被徵召,忽然要擔起頭家。愛繪畫,也愛發白日夢,從不問為甚麼。勤快,可愛,天然呆。

我卻思疑,與其說這是與生俱來的民族性,不如說是環境迫出來的自我調節心理機制。在長年累月不由自主的災難中,主動出擊的,往往遭受命運懲罰,一生命苦,就像她那聰明能幹的姑奶一樣。只有逆來順受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心安與每一個當下的快樂。

反戰,理由太多。其中一個,恐怕就是——其實我們本無需要,學習享受那些壓抑下的小確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