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身邊長期有不同朋友在聘請員工。
別以為搵工難,查實搵人更難。這些招聘的機構,往往更是我們以為排長龍爭崩頭的大品牌、大集團。發生咩事?
當然,應徵者還是有的,是否揀得落手又是另一回事。與其說是技術配對的問題,不如說是世代文化差異,或更簡單的,代溝。
典型的見工格局:僱主,四十多歲。求職者,大學畢業至三十出頭不等。三年一個代溝,起錶至少三個。
代溝之一,是心理時差。屢見不鮮:百多份履歷,當中竟無一人,在同一份工至少有兩年工作經驗!一個,都無!代表甚麼?代表這是世代新常態。
不論是太進取所以不停跳糟,還是怕辛苦所以動輒當逃兵,抑或不知道自己要甚麼所以不停轉工,都不足以完全解釋這個現象。
真正的答案,是時差!僱主問,怎麼每份工都幹不長?應徵者一律瞪大眼:「吓?兩年好長啦喎!」
不少應徵者,條件不賴,面試對答如流,唯獨當被問到,打算在應徵的崗位留多久,每每認真思索良久,異常真誠而坦白:「這個問題,我真的答不到。」活在一秒有三十個新資訊的年代,一年,比永遠更遠。
不難理解的。上一代,一世人打一份工,在他們眼中,同樣覺得三五七年便轉工的我們,不安於室。如今,我們又覺得,一年半載轉一次工的新一代,無黎搭圾。誰對誰錯?時代的錯。
當一份工作的生命周期被壓縮得愈來愈短,大機構每個部門又至少有十個八個員工,如果每人都是一至兩年內辭職,聘請一個新人由收履歷到面試到履新又平均需時一至三個月,即是長期一邊收辭職信一邊出聘書,還用做正經事?如何運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