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星期六

摺埋通識科(上)


通識科蘊釀改革,親者痛,仇者快。

利申,小女子是自由身通識老師。但也正因如此,經驗告訴我,摺埋通識科,未必是壞事。

摺,還是不摺,不能抽空討論。要問的是,通識科推行了這些年,學生對它都抱着甚麼心態?

早年,人人如臨大敵,不知胡蘆裡賣甚麼藥。近年,通識科合格率近九成,大部分DSE考生已不再緊張。

當合格由難過登天的最低要求,變成可望也可即的無要求,咱們也由填鴨式學習,惡化至填充式考試。

兩個論點一個駁論再加引言和總結——這框架,人人倒背如流。內容不重要,最緊要有個框。填滿這個框,已夠合格。一知半解也好,拾人牙慧也罷,東拼西湊,短話長說,總之,有個樣,萬事好商量。

徒具形式的遊戲,跟訓練批判思考的原意,早已背道而馳。我們不需要更多考試機器,我們希望孩子真心對世事好奇,培養鑽研的精神,提煉專屬自己的觀點。

要達到這目標,要麼提高通識科的要求,人人被迫精益求精。要麼將之變成選修科,讓有興趣的人自發精益求精。其他人嘛,鼓勵他們在別的科目中精益求精。因為,世事洞明皆通識。通識不是一個科目,而是無處不在的智慧,無奈跟填鴨教育產生結構性矛盾。

至於局方倡議把通識科二分為「合格」或「肥佬」,由它吧,孩子們刻下的心態,也差不了多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