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8日星期一

爸爸的便當


電影《爸爸的便當》中,有一幕很有趣:

爸爸用保鮮膠盒為女兒預備便當。已為人母的同事看見,猛搖頭。「你看!這個多醜!放廚餘的嗎?」然後二話不說為他網購好幾款卡娃兒便當盒和便當布。

戲裡的爸爸,透過買餸、煮飯、做便當,一步步走進女兒心裡。在吃甚麼、吃剩還是吃清光的蛛絲馬跡中,觀察女兒的世界。

男主角渡邊俊美(也是現實中真人真事的爸爸)說,其實自己不偉大,倒是天下母親,天天為兒女做便當的辛勞,我們必須感恩。然而觀眾如我,卻深深感受到,男人給孩子做便當的意義。

便當,總是很精緻。一顆肉丸、一片煎蛋卷、半條香腸、一件西蘭花……平常的日本家庭,母親煮好幾味餸,一人一份,分配一家幾口,剛剛好。

但是,單親爸爸跟孩子,就只得兩個人。每道餸菜煮一、兩件,勞師動眾的程度,完全側寫了父兼母職的學習與堅持。

在真實的故事中,女兒,其實是兒子。爸爸跟兒子,是男人跟男人的相處。男人老狗與反叛少年,平日無咩兩句。寡言相對,孩子心事,看破不說破。便當裡的便條,別具深意。一句關懷、一句打氣、一句取笑,更勝嘮嘮叨叨千言萬語。

男人不是說話的動物,卻是行動的動物。461個便當,真正叫人回味的,不是當中的食物,而是那經年累月慢慢滋長、說不出口的父子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