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

那裡有壓抑那裡有創意


上兩回談及高橋晉平的《先有爛點子,才有好點子》。他的創作方法,就是每周規定自己坐定定至少生產一百個點子。

我常覺得奇怪,日本人的創意厲害到嚇死你,但日本人也是全世界最僵化的民族之一,唔識轉彎,墨守成規,曾和他們交手的都肯定激到半死。

創意與僵化、靈活與固執⋯⋯這些對立的特質,怎可能同時植根於同一個民族?矛與盾,如何長期並存?

在很多國家,沒紀律的創作人很多,死守規矩的人又通常無創意,但高橋既是創意爆燈,卻又習慣機械式地密集生產,甚麼生物來的?

把創意融入生活秩序的,又不止他。觀乎普通日本人,也不難發現如此兩極的特質往往能和諧並存。怎可能這樣?

如果我們相信,那裡有打壓那裡有抗爭,或許那裡有壓抑那裡就有創意。對,那創意,是迫出來的。

日本人從小到大被要求服從、和諧、團結,壓抑到一個點,所有個人特色、慾望都無法表達。把個人風格投射在產品設計上,是唯一能被認同的出口。而消費者也透過購買行為,滿足了不能宣之於口的個人慾望。

壓抑催生了紀律。高度的壓抑卻綻放出最爆炸性的創意。厲害的是,原來任何特質都沒有好與壞,視乎放在哪個位置,而日本人放對了。

當然也有日本人沒有借用壓抑去創作,反而躍下了車軌。JR站的人身事故是一首首壓抑的哀歌。絕配與錯配,有時只是一念之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