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星期三

感受搭錯線


在台灣上孫頌賢博士的課。

孫老師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的教授,也是著名諮商心理師。

諮商的重點,首先是聆聽。老師特別提到一點,很有趣:「大部分人所描述的『事情』,其實都是『感受』。而他們口中的『感受』,又不是真正的『深層情緒』。」

例如,有人說自己天天加班,他像是在描述事情(工作量),但真正想表達的,其實是情緒(如:辛苦、勞累)。

然後,他說,上班上得很累。累,是感受,但他真正想表達的,是更深層的情緒,例如未能完成工作的挫敗感、自覺無能的焦慮感。

這時候,如果聆聽的一方,只是片面地聽取了那個「累」字,然後輕鬆回一句:「那趕快泡個澡然後睡覺喔!」這就是徹底搭錯線!因為洗澡與睡覺是不能治療挫敗與焦慮的。

老師的例子逗得我們都笑了。而我在想,類似的狀況真的俯拾皆是。累,其實是挫敗(沖個涼吧)。痛,其實是害怕(看醫生吧)。悶,其實是孤單(一個人逛逛街吧)。睏,其實是憂慮(小睡一會吧)……看我們的回應都搭錯線到哪裡!

老師說,作為諮商師(或任何與人有關的專業),要建立看穿「深層情緒」的能力,去了解/體會對方的感受。然而,為甚麼這一點這麼難?

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問,為甚麼大部分人都不能直接連結自己的深層情緒,並清楚完整地表達出來?下回續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