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當上自由身老師,聞說通識教育將全面推行,萬分憧憬。想起的,是人生首次上通識課的情景。
老師走到課室中央,一手舉起一顆超巨型玩具骰仔,問左後排的L﹕你看到的,加起來是多少?L開口算着﹕4+5+6,是15。再問右前排的我,我答﹕3+2+1=6。
「通識,就是這麼一回事。同一件事,有許多個面。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心中方寸自不一樣。所有結論,都可以是正確的,就看如何舉證推論。」
好一道開場白,聽得我們腦海「叮」一聲,眼睛發亮。終於,念書多年,在機械式操練中,被釋放出來。
那震撼感,好比電影《暴雨驕陽》裡,教文學的羅賓威廉斯,叫學生大力踏上老師桌,仰頭細看天花四隻角,深呼吸,感受在同一班房內,從未有過的視野,然後說:「文學,就是如此。打開你的心,去觀察、感覺、表達,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念通識的快樂日子裏,我們沒啃過多少理論,卻在互動與思考中,步步豐富了自己的世界。
例如「個人成長」課上,群起投訴,怎麼每次「出街玩」都與父母生磨擦?討論下去,發現端倪了,因為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反叛子女極力擺脫家庭束縛,寂寞父母希望有兒相伴。人生階段剖析,在自我經歷中領悟。
又例如談「財富分配」,面前放一顆咖啡豆、一杯咖啡,一張咖啡連鎖店廣告,競猜利潤分佈,誰都沒能猜對。老師再問:欠了哪部分,就沒咖啡可飲?當然是咖啡豆囉!「公平貿易」的概念,就是如此入了腦、入了心。
作為受惠者,實在不忍今日通識教育走回填鴨的岐路。友人和我,近日得菩薩心腸的前輩借出地方開辦通識班。小試牛刀,哪怕只有三數孩子參加,也總比繼續扼殺萬千莘莘學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