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搬屋


上回,執完屋。今次,搞搬屋。

不是由甲地搬到乙地,只是由甲房搬到乙房。

我畢生從未搬過屋。對我來說,全屋傢俬乾坤大挪移,好大件事。

搬運公司卻覺得搬來搬去好小事,不好賺。幾經辛苦,才找到人捱義氣。

身痕搬屋,因為手痛。醫生說,再不轉用健康桌椅,休想再搵食打字。

添一桌,動全屋。發現四年前買的書架,一直未歸位。人說那些書架,頂多用三年,我等到第四年才放上第一本書。

不,不算誇張。聞說很多人,搬家十年未拆箱。一箱箱原封不動,轉了好多個家。

我也拖了十年。嫲嫲十年前走了,睡房變成雜物房,一直打算改做書房,終於的起心肝。

左度右度,工作所需,剛好放得下,半吋不多。面前是窗,左面有小几,右面是告示板,背後三面都是書,簡直就是我夢想的設計與擺位。

從此,睡醒就到書房「返工」,「放工」回來客廳,「休息」回歸睡房。搞了一場大龍鳳,意外收穫竟然是,多了許多時間。

以前,電腦就在床邊,工作至最後一分鐘,眼光光等天光。現在,想在睡房工作都沒有「架撑」,心靜下來,幾分鐘就找到周公。梁振英話齋,上床唔好諗野,諗野唔好上床。

以前聽歌,慌死浪費時間,眼盯緊電腦,聽而不知其音。現在臨睡前甚麼都不幹,閉上眼聽首歌,一次就入了腦。

以往電腦長開,如今離開書房即關電腦,為免兩頭走,會一次過把工作做完,省回重新培養情緒的時間。

搬家的最大得,原來是專心。一心多用可把24小時變成48,專心一致,24可變72。但是,專心很累,無必要的工作,索性不要開始。去蕪存菁,自由時間,又翻了一翻。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執屋


五月尾,六月頭,是一年一度我最珍惜的時候。學期結束,暑期班又未開鑼,是時候,抖一抖。

一年下來,不停輸出,搾乾搾淨,只有六月的悠長假期,可以讀萬卷書,兼行萬里路。今年,在看書和去旅行以外,加入了一個新環節──執屋。

我不是特別整齊的人,小執小整尤其討厭,唯獨喜愛大掃除。物件的去與留,多多少少跟性格掛勾。

有人覺得,大部分東西都不需擁有,留些經典的就夠。我剛相反,話明是經典,到處都買得到。例如驚世巨著,書局沒有圖書館都肯定有。我寧願保存滄海遺珠,因為只有我懂得欣賞,有錢都買唔返。

不知是誰,發明了這個定理:執屋,好簡單。東西拿上手,問問自己,三年內,用過否。沒有?一律丟掉。幾小時後,整潔得剩下四面牆。

我的想法,剛相反。常用的東西,大都很殘舊,棄之不用可惜。反而三年都沒踫過的東西,仍然留着,必有原因,死不捨棄。

三年又三年,轉眼十年。留着的物件,又多了一重意義。曾經收過的信、紀念冊、舊相薄、日記薄、朋友送的小禮物、家人留下的遺物、去旅行時買的手信、心愛電影的票尾、嘔心瀝血的舊習作……

我常常幻想,有一天我死了,這些東西,就是我笑過哭過活過的證明。所以,我曾經丟掉很多衣服,卻仍留住每一套穿過的校服。捐贈過很多昂貴而無用的禮物,就是捨不得任何一張手製生日卡。

有些人,很瀟灑,我卻抱着回憶不放下。人說戀棧過去太消極,我卻每次都在回顧中得力。原來,我最需要的東西,都是不值錢的。但在我心中,已是無價。莫失莫忘,無慾無求,淡泊明志。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黑雨的警示


三年未逢黑雨,突如其來,打工仔,最高興。

難得一天,奉旨賴床,多睡幾句鐘。翻風落雨,也要講時候。撞正紅假,太浪費。眾多閒日中,星期三最理想,半路中途回回氣,時間都過得快點。

但有兩種人,最怕黑雨。受雨災所累,沒了家的。還有就是自由人,尤其自由身導師。

打工仔,假放了責任就沒了,而且是「有薪」的。就算責任難逃,工夫長過命,明天補回就是。

自由人,假放了,工作連薪水都沒有了。天要下雨,喊都無謂。年前曾有同行因為豬流感,所有工作給取消,幾個月收入無辜泡湯。

幸運一點的,擇日重賽。有人同樣在豬流感期間失去了幾個月的工作,結果三年後都未全數補回。

補堂,不是問題。後補無期,才是問題。忙的,不是老師,而是孩子。幾個人的小班,夾一個時間見面,至少得預早幾個月商討。齊齊拿着手帳簿左度右度,空閒的「公因數」,竟是晚上十一點!

跟同學度期,難過約見集團CEO。十來歲人兒忙碌的程度,人道不人道,我不知道。只知弊教育中心久不久就收到查詢:「你們的課程,還有另一班嗎,我個仔只有星期五下午五點至六點才得閒……」

班不能為一個人而開,於是查詢的家長拍心口找幾個同伴來上課。結果?當然踫得一鼻子灰。因為阿仔的同學又只有星期一的七點至八點或者星期日的兩點至三點才得閒……

家長為孩子排節目,像公司為業務上市,超額認購,才夠好意頭。問題是,黑雨來了,股市尚且停市。而學習,只得十隻鑊九個蓋般頂硬上。政府若要為黑雨發警示,大概不只濕滑路面要注意,也是時候,救救咱們的孩子……

2013年5月21日星期二

敲敲收視的門


愛情配對節目,在香港熱過一陣子。中、台兩地卻一直在做。型式,很相似。製作手法,卻差很遠。

大家都有專家。我們的盛女有形象顧問和戀愛顧問。台灣一個月前才開播的《愛情敲敲門》,專家包括作家、企業家和傳媒人。

形象顧問說,要突出輪廓,最好側面45度角。企業家對立志創業的男挑戰者說:「創業跟愛情一樣,看不清楚時,最美。都看通了,最醜。看通了仍然離不開,最可悲!」

戀愛顧問勸盛女扮小鳥依人。作家對情傷未癒的她說:「 傷口,總會好的。愛情讓人忘掉時間,時間也讓人忘掉愛情。 」。

香港專家賣的,是答案和方法(行得通否另議)。台灣專家賣的,是態度與智慧。

中、台挑戰者,個個充滿自信,講得玩得睇得。本地的,其貌不揚期期艾艾,相形見拙。我才不信自家水平不如人,然而想深一層,懂了!

有分別的,不是參加者的水準,而是節目的方向。如果你相信,要有收視,就要有話題;要有話題,就要成功配對;方法,自然是唱好參賽者,給他們發揮機會。《愛情敲敲門》首播一個月,已撮合了九雙男女!

香港的製作,恰恰相反。要有話題,就要有人出醜。參加者水平不高,不打緊,反而擔心水平不夠低。因為,高水平的,配對成功才有話題。一副怪胎相的,節目未開拍都已保證有話題。

同樣道理,也就不難明白,何以咱們的電視節目,愈來愈不堪入目。力挽狂瀾,很難。把差的搞得更差,比較易。不喜歡節目不打緊,喜歡它的話題就夠了。討厭話題也無妨,愈討厭愈講就是了。黔驢技窮,爭收視,沒甚麼好得過,叫觀眾爭相看看,節目差成甚麼樣子。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以和為「平」


度Soundbite,其實真是丁點不難。只要,你有一個甚麼都說得出口的老闆。


證監會介入長實拆售雍澄軒事件,長實立即宣布取消所有交易。發言人說,雖然是次買賣「合法、合情、合理」,但凡事應該「以和為貴」。


如果電視新聞都可以加入特別效果,此話一出,發言人的子,應該會像小木偶般,一伸長就伸到大西洋。對不起,時間太巧合,登時想到的,不是雍澄軒如何收科,而是碼頭工潮怎樣結束。


當和黃說,工人加薪否,是外判公司的事所以唔關我事時,有沒有以和為貴?當霍建寧說,工人一天做二十小時都是自願時,有沒有以和為貴?當長江中心申請禁制令清場時,有沒有以和為貴?


「以和為貴」,從來不在富豪的營商字典裡。一代地產大王,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官司稍有勝算,他有大把錢「打到底」。不打到底,即是露了底。


萬一法庭裁定,事件實屬「集體投資」,長實就是犯了法。 入了罪,一身蟻,白手興家的香港傳奇,晚節不保。就算最終不入罪,一樣有排煩,何苦淌這池渾水?


事到如今,拆衷辦法就是「取消協議」。注意,是取消協議,而不是主動違約。因為在商言商,無咁傷,賠償多少都有商量。


一般樓宇買賣,若賣家縮沙,不會退款了事,至少有額外賠償。然而只要換一個講法,發展商的責任就輕得多。小業主一不留神,協議上大筆一揮,就被搵了笨。


既然證監會沒有排除刑事起訴的可能性,長實選擇以和為貴,代價最低。雍澄軒由速戰速決,到速退速摺,真正原因,絕非以和為「貴」,而是以和為「平」。不是和平的平,而是──平價的平。

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

羅生門式告白


好期待《北方的金絲雀》上畫。

友儕都知道我是湊佳苗的粉絲。然而他們都很懷疑怎麼我竟是湊佳苗的紛絲。

因為,推理小說從來不是我杯茶。福爾摩斯我是為了考試才讀,Agatha Christie不特別鍾情,衛斯理看過卻無甚記憶。

推理小說的重點,是迷團。迷底一掀開,就再沒有細味的空間。而我,對迷團又不特別着迷。誰有興趣知道,某甲如何用高超的技巧殺了某乙;又或者阿丙計算精準最後設局害了阿丁?

只有湊佳苗的作品,我會等着出版,部部追看,每有改編電影也即時入場。人人都說,湊佳苗的作品媲美《羅生門》,我不同意。其實,它比《羅生門》走得更前。

在羅生門的世界裡,每個人在憶述事情時,都故意隱瞞了甚麼,得出有利自己的版本。作者想講的,是人性自我保護的私心。

湊佳苗的筆下,人人都坦白。就算隱瞞了,也會在下一章劈頭一句:「其實,那天的我,說了好幾個謊話……」,把真相和盤托出。

這些人物,不但未必有私心,有時還會反過來,爭相承認責任。然而,高手卻在於,儘管無人說謊,你仍然永遠不會知道真相。

因為,每個人都是憑藉自己的理解去說故事。人的經歷,形成審視事物的不同前設。有人出於內疚,有人慣性自卑,有人揮不去童年陰影……

如果其他推理小說是一門科學,湊佳苗關注的,恐怕就是人文科學。好看的,不是情節,而是心理,無論翻看多少次,你仍然驚訝於人性之耐人尋味。

由代表作《告白》至今,她都是用同一個方法去說故事。厲害的是,讀來不覺重覆,反而愈見精煉。她的作品不像小說,更像小說的外傳,由登場人物逐一剖白內心。而外傳,總是比正傳好看。

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

謊言的威力


為甚麼?為甚麼《騙地謊言》講的,明明是地產霸權,我卻看出了另一回事?


大財團要到小鎮買地開發天然氣,最好看的,不是麥廸文如何駛盡渾身解數說服居民簽約,反而是那石頭爆出來的環團人士。


無名小子,一下子就摧毀了大財團的經營。他熱情滿滿,曉以大義打動居民,杯葛運動空前成功。策略之高明,每一步都把財團迫埋牆角。


你為小子暗暗喝采,以為邪不能勝正。豈料在最後關頭,麥廸文發現,小子的論據統統都是偽造出來的。他以反敗為勝的姿態恐嚇環團執包袱走人,對方竟輕鬆一笑。麥廸文心一澟,中伏了!


原來,魔鬼是魔鬼,天使也是魔鬼,小子是財團派來的卧底。興波作浪,只為令麥廸文收購成功!


慢着!這也太複雜了吧。財團先要麥廸文建立公信力,再交由小子將之摧毀。然後小子建立另一套價值,又反過來讓麥廸文去摧毀。繞一大個圈,吃飽飯沒事幹麼?


然後,小子對麥廸文說了一句,令觀眾如我,流了一背冷汗:「別傻了,咱們豈能把如此重要的決定,交由人民去投票!」


話說財團進駐小鎮之初,雖然遭遇到反對聲音,但整體而言,窮苦民眾還是希望賣地賺一筆。麥廸文就想到不如全鎮投票,少數服從多數,一勞永逸。


財團卻不作如是想。最穩陣的投票,都有暗湧。權在人民手,最危險。要安全,就要令民眾一廂情願屈服。奸人再奸你都不怕,但好人只要騙你一次,情感重創,你就寧願如被奸人剝削算了,至少明碼實價。


創造希望,然後迫你眼巴巴看着希望幻滅,編導演都操控在強權的手裡,從此你不再相信公義。這,就是謊言的威力。說的,是商業世界,還是政治生態,但願是我想多了。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鴨仔回憶集體追憶


香港人,許久沒有這麼興奮。

鴨仔──不──仔,合該是小的,巨鴨才對。巨鴨一隻,漂入維港。耀眼的鮮黃,為灰濛濛的維港、陰沈沈的香港,打一打氣。男女老幼,就爭相去現場,打一打卡--一隻鴨,在面書的爆光率,撼贏了梁振英湯顯明李嘉誠,終於有幾天,可以暫停收看吾不欲觀之爭議,謝天謝地。

鮮黃巨物,若非鴨仔,比如說,是比卡超,感染力一定差很遠。因為,鴨仔是你我兒時洗澡的共同回憶。不,其實是你的回憶而已,我只有羨慕的份兒,所以對鴨仔總有無限想像。

玩鴨仔,要有浴缸,浴室不會太少。玩鴨仔,要有伴,爸爸媽媽跟你邊玩邊擦背。有伴,就有話題,所以洗澡時間也是故事時間。故事,天天講,會乾塘。大人即席創作,就地取材,鴨仔在周圍浮下浮下,故事就離不開動物與大自然 。聞說,有些朋友小時候,爸爸媽媽還會跟他們和鴨仔一起赤裸浸浴,媲美日本人一家大細浸溫泉。

浴室的鴨仔有壽命,某一天突然功成身退,你知道,你終於長大。再看一眼,它不過是一舊膠。這個過程,很奇妙,就像一個你曾經愛得要死的人,某天再看,也就不過人一個而已。然而又過了許久,某天在很突然的情況下重遇,失驚無神漂進維港,你又再度為之瘋狂。你想念的,不是鴨仔,而是那些有鴨仔相伴沐浴的歲月。

荷蘭藝術家說,大鴨宣揚快樂。然後你一再問自己,甚麼才是快樂。浴缸變企缸,洗澡速戰速決,伴着孩子入浴的是工人姐姐,正一雞同鴨講,回頭投訴鴨子的曲線積藏污垢,水洗不清。那一刻你知道,真正的快樂,原來是當天的純情與從容,然而這份情懷,早已變成一舊硬膠。

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通識是愛的教育


總是很珍惜為通識班招生的日子。

指定動作,是舉行一場免費講座及試堂。表面上,是為宣傳。但在我心底裡,一直視作一年一度自我整理的旅程。亦回顧亦前瞻,原來每隔一段時日,就添上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年,我談的,是恐懼。有人說通識沒範圍,有人說分數任打。然而清楚遊戲怎麼玩,就明謠言到底是謠言。結果,第一屆考試,全港八成考生合格,都說最大的恐懼,其實是恐懼本身。

第二年,談思考。同學常常問,書要讀多少。我說,完全讀懂的話,一部已嫌太多。所謂讀懂,有三步曲:作者寫甚麼,為甚麼這樣寫,換你是作者你又會如何寫。

通識的終極目標,是不斷發問、求證、反證再發問。自我發問,也自圓其說,繼而舉一反三。可憐很多香港學生,連念數學都不是靠思考,只靠操練,「認得」題目,然後「寫對」(而非想通)答案。

今年,我想談的,是愛。因為不下一次有同學問:「我沒想過飛黃騰達,我沒想過改變世界,我只想做一個很普通的人而己,為什麼要思考那麼多?」

我答不上腔。但近日開始想,問題的答案,是愛。每個人都沒有責任,去關心自身以外的事。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為任何人付出。

然而,有書讀、有飯吃、自由、平等……都不是必然的。咱們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你我,因為前面有千千萬萬的人,曾經努力爭取更美好的世界。這些人跟我們素昧平生,卻造就了畢生享有的幸福,為甚麼?除了出於對世界的關愛,我想不出任何原因。

通識令我們為社會踏出一步,把愛承傳。很老土,卻很認真。若有興趣來分享愛,19/5有免費講座和試堂報名電25120699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聽不到的說話(下)


上回談及,九成學生九成的上課時間,都在聽講。然而,同學的聆聽能力,卻比我們想像的,都要弱。


或許,不只孩子,成年人也好不了多少。試過無數次,接一個電話,才談了幾分鐘,掛了線,咦,剛才對方劈頭一句,說了甚麼?


我想過很多次,是自己的耳朵有問題,抑或腦袋有問題。最後發現,真正的原因,或許是城市人已許久沒試過,專心去做一件事。


聆聽,其實是個意志力高度集中的練習。一不留神,就甩了頻道。偏偏,耳朵關不掉,我們一廂情願以為,分分秒秒都在聆聽甚麼。


記得一位曾任職電台30年的主持說過,當他放了工,在家收聽節目,同一時間,甚麼都做不了,頂多拖地!一旦分心,隻字聽不進耳。開咪搵食的資深傳媒人尚且如此,何況你我。


反觀今天的人,隨街所見的,耳朵聽歌,腿在走路,手撥電話,口裡還嚼糖。課堂上,聽書之餘,擔天望地,任何風吹草動都可打斷思路。


曾幾何時,做過一個淘氣實驗,學生全程閉上眼上課。吸收的效果,竟是平日的幾倍!難怪失明人士,總是比開眼的人,心水更清。


從前在大學參加辯論隊,教練一天到晚強調,學辯論,其實是學聆聽。擅寫講稿,口齒伶俐,都不是最重要。三分鐘之內,留心聽好對手說的每一個字,找出破綻,一矢中的反駁,才是致勝之道。


全神貫注聽別人說話時,甚至會缺氧,因為,氣也不敢抖,生怕走漏耳。所以,聆聽有配額。經驗告訴我,如果學生很集中很用心聽,20分鐘已是極限。老師,長話短說,永不重覆,走寶自理。


女生說,男生專注幹一件事時的神情,最美。在老師眼中,飢渴地專注地等待知識的孩子,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