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現代巴別塔



大學時代唸新聞系,老師說,大眾傳播這一科,快不用唸了。再過十年八載,社會已沒有大眾,只有很多的小眾。

這道理,到開始教書才懂。因為,漸漸發現,不論教甚麼,都找不到一個統一例子,把所有人弄明白。

近日備課之際,腦海忽然彈出一件無聊往事。話說小學時代,某天中文老師要向大家講解,甚麼叫作「冷手執個熱煎堆」。

當年,踫巧港姐冠軍李嘉欣因病入院,電視台改派季軍張郁蕾參選環球小姐。老師說,嗱,張小姐不就是「冷手執個熱煎堆」了?!

講真,對小學生用香港小姐來教中文,此舉簡直「騎呢」。但更騎呢的是,當時全班叮一聲,明晒。

很難想像此事會在今天發生。非因孩子早已不看港姐,甚至未必看電視。而是,何時起我們已失去了任何形式的共同參照。

大家都上網,用網上的例子行嗎?問題是,網上世界,一樣沒有大眾,只有零碎得像餅乾屑的小眾。

十年前流行講集體回憶,因為曾幾何時我們都談類似的話題,過一樣的日子。今天,沒有「集體」。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同時上網,各自谷歌。

你投其所好跟孩子甲講Taylor Swift,乙卻只聽少女時代。丙看動新聞,丁只上高登。有人迷腐女,有人只愛忌廉哥,有人除了自己的臉書甚麼都不看。

於是一個簡單到不行的論點,竟找不到所有人都懂的例子來解釋。解釋一次,一個孩子懂了,其他全部釣魚。人生苦短,同一件事,奢侈得起講多少次?

資訊科技的天空無限遼闊,人與人之間卻愈發「lost in translation」。語言不同的人無法建成巴別塔,知識領域雞同鴨講的人,無法合力營運一個世界。

溝通工具愈來愈棒,但溝通盲點也愈來愈多,怎麼辦?集體教學面對的困難,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1 則留言:

AA 說...

同意!但有得揀總好過無得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