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ing clients當中,很多人自白——「其實我個人好無所謂架!」
群體生活中,如討論吃飯、玩樂、旅行⋯⋯大部分時間他們都跟大隊。
「怎麼你在說『無所謂』,我聽到的卻全是『很有所謂』?」我回應。他們大惑不解。
「你說『無所謂啦』,而不是『無所謂』。」我補充。他們更不解。
我其實想行山,不過大家想飲茶,無所謂啦,飲囉。我其實愛早睡,不過大家想通頂,無所謂啦,通囉。我其實唔想生仔,不過另一半想,咁,無所謂啦,生囉⋯⋯
明明就有偏好、有所謂吧。「你有讓大家知道 ,你『其實』想怎樣嗎 ?」總是搖搖頭。
「為甚麼?」「迫別人遷就自己,很討厭喔。」「表達想法就可『迫』人就範?你一定很厲害!」「那就更不想講。講了別人也不依,自己豈不很醜?」
懂了!所以,不是無所謂,只是害怕表態。
表態成功,就惹人討厭。表態失敗 ,就樣衰出醜。還不如長期噤聲,自我催眠——其實我個人好無所謂架。
真心無所謂的話,就不會在許久之後仍心有不甘,也不會在諮詢中無限次提及。
其實表態(尤其是中午想吃甚麼之類的日常事),並沒想像中恐怖,別人才不會以此來批判你,好得閒麼?
但表了態,至少忠於自己,哪怕最後未如願,心理也平衡點,說不定還因此遇上偏好一致的同路人,投票裡輸了,人生裡賺了。
老老實實表態,大大方方接受結果。做人,其實不用活得哪麼累。
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
無所謂架啦
2024年1月26日星期五
心情籃子
不少朋友不約而同跟我分享這個臉書帖子:
荷蘭的超市在平時使用的藍色籃子旁,放了一疊綠色籃子,上面印着「我樂意聊天」。當顧客選擇綠色籃子,就表示歡迎陌生人搭訕。
聞說這個小改變,讓人更易認識新朋友,也令獨居或寂寞長者有渠道尋求關懷。
這事如在香港發生,應該很美好。事關香港地,一個人無端端在街上向人搭訕,好可能被視作不懷好意。籃子卻是個記認,就像打開一度門,你情我願,一拍即合。
倒是在外國,搭訕是常事。就算三唔識七,見人抱着嬰兒,隨口問句,how old?又或見到靚仔靚女,由衷說句,you look great!往往因此可聊上好一會兒⋯⋯有這種文化,還需要籃子嗎?
會否反過來,藍綠二分的籃子,是想讓獨家村也有個選項,暗示:「生人勿近,唔好惹我」? 哈。
選項再發展下去,層出不窮,隨便腦震盪:尋找樹洞、請求抱抱、我有嘢講、只聽不講⋯⋯籃多眼亂,如何選?
搞不好,選一個籃,也是一種「自我覺察練習」。我這刻要甚麼,自己真的知道嗎?多人嫌太多,少人嫌太少,不說話乾納悶,說話了也空虛,心緒不寧時,甚麼都不對⋯⋯
如是者,兩三日去一次超市,竟是對當下心情的一次「check in」——我這陣子過得好不好?我需要哪一籃子的服務?
能夠好好想清楚,再具體呈現出來,有心人自會給予回應。當每個日常的微小需要被滿足,天下間也沒甚麼難以解決的大不了。
2024年1月22日星期一
他們的體貼
「姐姐,你好好人啊。可跟你合照嗎?」作為聆聽者的Chatter,臉頰「刷」地通紅了!
2024年第二場Coffee with Strangers,跟來自路德會協同中學十多位中二至中六同學仔「真•傾偈」。青少年單純、直接、真摯。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那不乎年齡的體貼。
常被問:你搞Coffee with Strangers,真會有人來嗎?一個人,何解無端端找陌生人傾偈?要傾,都寧願跟家人朋友傾吧。
嗯。我輩的思維。但,新一代跟我們大不同。
曾有很多十來歲年輕人來做Coaching ,我問:這課題,你跟朋友家人討論過嗎?
「唔想打搞屋企人。」屋企人,已經很多事要煩。父母工作辛苦,生活問題一大堆,壓力大,擔子重……他們一輪嘴解釋。
朋友呢?「也不想⋯⋯你辛苦,別人就不辛苦?」他們反問。「例如DSE好大壓力,朋友不也一樣大壓力?何必給人添負擔?」
我輩相信,透過分享,快樂倍增,煩惱減半。下一代卻很警惕別把情緒垃圾丟給別人。
年輕人的這種體貼,令人心酸。為了不想增加大人負擔,年輕人甘願啃下千噸心理壓力。我們對年輕人也有這種體貼嗎?抑或甚至是年輕人壓力的來源?
話說回來,Coffee with Strangers 不倒情緒垃圾,只分享快樂。同學仔說,都好,因為有時快樂事太無聊都怕煩到人。但煩Chatters嘛,心安理得,誰叫你送上門免費聆聽!反正只聽一次,來生不再見,未算太打搞。
有時,快樂說不出口,另找方法表達。當日有同學即場對Chatter高歌自己心愛的一曲,Chatter聽得陶醉。這一幕,超可愛。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無聊與Go Deep
先來的是宏恩基督教學院(Gratia Christian College)。有趣的是,來玩的,是社工系和心理及輔導學系的同學——即未來的助人專業者。今次先交換角色,當「受助者」,享受被素人chatters聆聽的服務。
一輪無前設的「真・傾偈」後,大家整合感受: 「我平時唔講嘢,今日開左掣。」「好好,完整講晒自己想講既嘢。」「我好似快速回顧了整個人生,對方咁都肯聽喎。」
開掣、完整、回顧人生⋯⋯都是我們的專業述語。討論既是專業交流,又更像哲學有偈傾,事關有人忽然如此形容——
「我知我想講乜!」乜呢?
「真.傾偈,重點是,可無聊,亦可go deep!」
解釋下?「平日聊天,go 太deep,別人會以為你想自尋短見,嚇死人。太無聊,又無人想聽,悶死人。」
稍頓。「於是,對話往往只能留在一個恰當的範圍裡。但,太恰當,其實不見得很舒暢。」
擲地有聲!
擲地有聲!
恰當,教人不舒暢,因為先要自我審查——「我咁講人地點睇我?」
真.傾偈,令人舒暢。「因為對方承諾,我講乜,都照單全收。放心go deep,放心無聊。這空間,很珍貴。」
從何時起,我們都匆忙得,由輕鬆地無聊,到認真地go deep,都無空間?
抑或,我們都愛批判無聊,覺得浪費時間?也貶低go deep,覺得不切實際 ?
卻原來,無聊與go deep都是精神健康的支柱,令我們不至淪為行屍走肉的高效機器,做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2024年1月14日星期日
聊天機械人
喜歡跟任何人聊天,除了——聊天機械人。
科技是條不歸路。聊天機械人,創意無限,談情尤其一流。
問機械人:欸,我有兩份工(或兩家餐廳或任何選擇),唔知點揀,你話,點好呢?機械人秒回:無論你點揀,我都咁愛你!
如此無條件的愛,哪裡搵?
但,除此以外,任何正經事,都足以激死你。
航班取消如何處理?銀行服務如何安排?報課程或考試點搞⋯⋯由初創企業到知名品牌,總有個名字不是Daisy就是Stacey的chatbot招呼你,無論問甚麼,都只節錄轉貼網站內文回應,你以為我無眼睇嗎?
既要問,當然就是例外情況。機械人比音頻電話更不堪,因為無法按0字跟客戶服務員聯絡。麥兜邏輯之常餐快餐特餐氹氹轉看似幫緊你,實則想你收聲知難而退。
然後,反過來,機械人流行到一個點,當我這個真人回覆客戶查詢,要不覺得自己在跟AI對話,就是被當成AI⋯⋯
問:「想要資料。」然後我傳上資料。「仲有無?」「你想要更多哪方面的資料?」
「都要。」「或者你先講講自己的情況?」「唔識講。」「是工作、人際關係、精神健康?或其他課題?」
「好難講。」「不要緊,你慢慢講。」「唔識講。」「要麽你上來面談,我跟你一起梳理?」「想要資料。」
溝通不良,每天上演,永恆的痛點。
不敢奢望今時今日仍有人像我一樣留戀真人交流,只求比人腦還要聰明的AI,有天甚至讀得懂腦電波,代替人腦聊天,方會暢通無阻。
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
陌生人
因為搞Coffee with Strangers,對「陌生人」這課題,有了更多觀察與思考。
例如:有開心事,為甚麼不跟朋友講,要跟陌生人講?
原來,重點是——新鮮感。
朋友大多會樂意聆聽開心事⋯⋯一次。多聽會膩,好難比反應,懂的。
打個比喻。N年前若我告訴朋友,我在明報爬格子了!全世界都會替我高興。但今天再講?大家可能一齊反眼:聽過了,又來?
但,真心,開心事,真的可以來完又來的!愈來愈開心,愈開心愈來。
陌生人就大不同。真心好奇,高度專注,傾訴者透過被聆聽,得到暢快的存在感。
又例如:跟陌生人講私事,好無安全感?
原來,陌生,反而更有安全感。
無背景無前設無批判,一期一會,是最純真的分享與聆聽。
例如分享裸辭創業的夢想,家人可能會打斷反問:咁點供樓點食飯?
但陌生人會想把故事聽下去:那夢想是怎樣的?講多些嚟聽下丫~ 講下講下,心裡逐漸得力,時間表與路線圖漸見清晰,原來並非遙不可及,或許還可以供樓和食飯⋯⋯
又又例如:陌生人,無端端怎會想聽另一個陌生人講嘢?
這個,是一年下來最重大的發現——原來,世上有很多人渴望被聆聽,也有很多人喜歡去聆聽,只欠機緣,讓大家坐埋一齊。
原來,只要肯講,隨時有人聽,而這個人不需要是我的誰。陌生人都肯聽,更能體現世上仍有無緣無故的愛,世事沒想像中絕望。來完又來的開心,夠我們燃點希望,撑過人生每段歷程。
2024年1月6日星期六
讓我們在上游多游一會
2024的新年願望,源自 2023年尾看了《年少日記》。
「細佬,可唔可以同我傾下偈?」哥哥最後擁抱弟弟說。
我一直在想,這一句,如果從來不需開口問,都有人主動陪伴傾偈,結果會不一樣嗎?
傾偈,有兩種。下游的,是企圖力挽狂瀾阻截悲劇的傾偈。上游的,是平凡生活中每一刻的「真.傾偈」,「真.傾偈」倘若俯拾即是,一個人根本不會落到下游。
就像琴老師Miss Chan停下來聽聽小朋友講夢想,沒有刻意做甚麼,卻是很重要的陪伴,就是上游的「真.傾偈」。
人在上游,談的,大多是微小的開心事。講開心事有助提升能力感,被聆聽亦可強化連繫感和存在感。 而聆聽別人講開心事,不需先成為治療師,一般人有心有力,都能做得到。
回首2023年初,小女子啟動了一連串「Coffee with Strangers」活動,推廣「真.傾偈」。一年下來,訓練了80位素人成為chatters,聆聽200位strangers的分享。
講甚麼 ,講幾多,如何講,你主場。Chatters承諾不打斷、不批判、全程同在,代入你的世界,感受你的感受。原來,一杯咖啡的時光,已夠差電,讓人有力在上游多游一會。
2024的新年願望——Coffee with 年輕人,又可以嗎?
歡迎全港教育仝工為孩子們預約活動。我們的Chatters準備就緒,由今日開始,由自己開始,提供大量聆聽耳朵。除了學生,支援老師甚至家長都行。Care for the carers,我們大人夠底氣,才更有力氣為下一代遮風擋雨。能做多少是多少,一起撑住!
2024年1月2日星期二
怪物
習慣年初看齣戲,為新一年定調。今年選了年中早已上影的《怪物》。不像是枝裕和一貫的暖心作,有點dark,卻更有反思。
怪物,如何定議?壓抑不能做自己,是怪物。做自己而不被接納,也是怪物。
星川愛跟女生玩,被男生欺凌,寫字左右調轉,媽媽從不出現,爸爸告訴老師兒子是人頭豬腦的怪物。
但他好像從不介意,自比「樹懶」 (被攻擊都懶得還手,慣了就無感覺)。然而你知道那是自我保護機制,被壓抑的靈魂一旦反擊,會一把火燒掉一幢大廈……
是枝不忍我們看到孩子的黑暗面,觀眾記得的都是星川和湊在棄置火車裡純真地嬉戲的時光。然而這「秘密花園」也隱喻着兩個小朋友「秘密的愛」。
「朋友還朋友,在人前別跟我聊。」湊知道,若然流露心底那同性之愛,二人就是「怪物」。無奈加入欺凌行列,用顏料塗污星川那刻,看來更像小孩子的messy play 。親密,只能如此,看得人心酸。
因為要保護秘密的愛,湊不惜說謊,最後令無辜的老師受傷害。
「怪物」每個看似可惡的謊話或行為底下,都藏着千蒼百孔的人生。我們不會理解亦不需理解。「包容」,就是最具體的「理解」。
湊質疑自己能否像一般人擁有幸福。校長說: 「若只是少數人能擁有,那並不是幸福。」與其說安慰,其實更像控訴。(校長也長期黑面,不見得幸福到哪裡。)
包容不能改寫事實,卻會為人類世界帶來無差別的幸福。2024願大家都幸福滿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