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星期三

沒有堂食的日子


沒有堂食的日子,今天開始,不知持續到何時。
 
打從五、六月解禁,集體鬆懈,易放難收。但是,我對香港人還是蠻有信心的。關鍵是,咱們是否接受,世界與生活的變化,已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新常態,必須以全新的心態去面對。

記得年初,我問過很多一直合作的教學單位,不如轉戰網上教學?對方一一回絕,寧願擇日重賽。「疫情總會過的。」是他們給我的答案。課堂最後不了了之。

近日,對方陸續重新來接洽,直接邀請新學年作網上教學。「疫情,是不會過的了,但課總要上呀。」今天他們如是說。

疫情依始,正值農曆新年,全城牙痛咁聲,無得出街無得玩。但不出數星期,人人變身廚神,社交平台上的住家菜美食照,看起來比高檔餐廳的更專業。

唔煮唔知煮得到。煮餸和焗餅,成為了不少人的新嗜好。聞說有些高手,做到捨不得停手,唯有周圍派街坊,無飯夫妻呀,懶人單身狗呀,個個難得有免費午餐。

想講的是,每一個防疫舉措,假如心裡想着的,都是「無辦法啦,鬼叫依家搞成咁咩,最衰個政府(這點我同意)」,真的好難捱。

但如果當作趁着世界變,乘機試下新嘢都無壞,換個生活方式看自己、看眾生、看世界,慢慢玩,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成為心態上適者生存的贏家。

回看,其實有點感恩,早在春天,我城已來了一次預演。一切,非不能也,為與不為,存乎一念。香港人,加油!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

其實已經沒關係了


我問孩子們,DSE放榜可還好?

D說,不錯不錯,至少自己滿意。我說,那就好,能升讀你心儀的學科!D說,其實已經沒關係了。下個月我們全家移民,數月前決定的。

M說,成績麻麻。我問,那你是否很失望?M說,其實已經沒關係了。我九月就去外國讀書。成績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

K說,成績爆燈,喜出望外。我說,努力就是有回報!K說,其實已經沒關係了,外國一年前已有大學給我offer,DSE努力與否都一樣。

其實已經沒關係了⋯⋯沒想過是這一年DSE孩子們的口頭禪。更沒想過的,是他們當中,大部分家境並不富裕,卻要花天價的學費,千方百計遠走高飛。

有的父母,掏空積蓄;有的按了層樓;有的托上托上托,只為鋪點關係,遙距照顧孩子⋯⋯

這陣子,趁停課,聯絡久未踫面、年紀更小的初中生,豈料孩子們又一個二個說:「老師,你找我真好,我正要向你道別呢。」

十三、四歲,怎麼說都只是個孩子,離鄉別井孤伶伶,語言、文化、生活、學習都要重新適應,跟壯志滿懷地升大學,是兩碼子事。

但是,當我問孩子,走得這麼急,忐忑不?他們還是這一句:其實已經沒關係了,要發生的總會發生,每個人早晚都會長大,時勢只是令我們長大得快了一點,沒甚麼好忐忑。老師,你說是嗎?

我無言,很想給他們一個堅實的擁抱,可恨疫情下連見面都很艱難。或許,其實已經沒關係了,今天的孩子,都比咱們更豁達也更堅強,不是嗎?

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當全球化變回本地化


執筆之時,全球新增個案連續兩日創單日新高。香港當然也無法獨善其身,兩周內,由單位確診數字急增至三位數。

這陣子看着愈演愈烈的疫情,只覺上天給人類開了一個諷刺的玩笑。

過去三十年,全球化發展得那麼急,世界各國的關係錯綜複雜,人、事、物的牽連千絲萬縷,一國出事,全球攬炒,蝴蝶效應實屬必然。只是誰也沒想過,所謂物極必反會以這個形式出現,一個唔該,全球lockdown,別說不再搭飛機,就連落樓搭車,都要三思而後⋯⋯行——寧願行路都唔搭車嗰個「行」。

很快,我們就回到《歲月神偷》那個年代,街頭剪髮,街尾賣鞋。每人只做一門小生意,服務一條街的街坊咁大把,夠開飯,生活簡單,別無所求,世界大事,與我何干,習慣了,其實一樣快樂。

或許這就是21世紀的新秩序。其實就算在疫情前,這種新經濟模式已露端倪。 大公司不是裁員就是倒閉,不少人,辭職或被辭職,無工開,馬死落地行,索性豁出去,做些簡單生意仔。

本以為是世界末日,但後來發現,轉型後雖然賺錢不多,但只要少數熟客長期幫襯,已能生存。這個「每個人都在服務很少人」的分散型經濟,早已是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

當然,在21世紀,街坊或熟客的定義,又有點不一樣。網上世界有無限可能。熟客可能來自地球另一端,大家足不出戶,素未謀面,卻已交易過很多遍。這樣想來,也算是全球化的另類演繹吧。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去或留


這陣子,人人開口埋口講移民。走的多,留下的也不少。
 
很多人,最初想走,是因為政治因素;最終想留,卻往往關乎個人因素。推與拉之間,決定性最大的,不外乎就是老掉牙的——人生階段。
十來廿歲,別說移民,根本一開始就沒想過在港升學。能走的都走,走不了的,入讀將來可在海外執業的學科。連這也做不到,索性畢業後到海外進修,伺機落地生根。

三十歲,剛剛相反,當打、捱得、上緊位,又不是新仔,身為業界的搶手貨,哪怕香港百般不是,論搵錢(暫時)仍是無得輸,送俾佢都唔走,鬼唔望對上的old seafood走晒,自己就發圍。

四十歲,分兩批。第一批,有兒有女,走夾唔抖,自己的人生下半場,當一筆撇帳,交換子女一生平安,於願足矣。

第二批,上有高堂,剛剛相反,老爹老媽幾十歲,丟低他們遠走高飛,太不孝。既無兒女,留下盡孝,順便見證歷史,有乜唔好? 

最弊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兒的夾心餅,手背係肉,手心又係肉。壓力之大、責任之大,走或留,真是考起。

五、六十歲,夠錢的或許提早退休,享受外國的歲月靜好。但聽得更多的,是活了大半世,終於有時間靜下來,重新認識甚至愛上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此心安處是吾鄉,以不變應萬變,又如何?

七十開外,更不消說。六七、八九、九七、零三、一九……甚麼風浪未見過?風景不轉心境轉,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

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Chill住面對大時代


這辯論隊,一帶就是五年。

之前四年,不是忙着訓練基本功,就是忙着去比賽。踏入第五年,難得有點空間,在學期初做了一些team building,建立了更強歸屬感。

多得這安排,後期的網上教學,大家投入極了,全世界主動全程開cam,過足辯論癮。更好彩的,是在忽然提早放暑假之前,搞了個網上派對,大家在鏡頭前捧着小吃,邊吃邊回顧感受。

我叫同學仔分享過去一年的學習,並嘉許一些值得欣賞的隊員。眾口一詞,新隊長最令大家驚喜。初中同學說,小學年代的隊長,如記得隊員個名,已經謝天謝地。但咱們的隊長,會逐一關心隊員的需要。

隊長反過來分享,最大的學習得着,是如何有效溝通。辯論,只要有理據就贏。但溝通,是要走進對方的世界去理解他,不一定談對錯,而是要共識「大家都舒服一齊行」的方向。

資深隊員也異口同聲,年幼隊員各有千秋。小妮子個子小但爆發力強大,小男生不多言但一矢中的,還有孖公仔好伙伴總是準時、勤力、有交帶⋯⋯

而作為教練,教我最深刻的,還是隊長的好兄弟的分享。他說,這一年最大的學習,是要享受過程。一日到黑心裡想着準備好辛苦呀,上台壓力好大呀,就無運行。「Chill住做」,發揮得最好。

這小子,入隊數年,辯論打得愈來愈好,也愈來愈心廣體胖。學期初我問他,你是否胖了一點。他chill着答:「錯,不是一點,是胖了很多,哈哈哈。」

艱難日子,格外需幽默感。好一個大時代,讓我們一起chill着面對。

2020年7月9日星期四

恐懼原是一隻蚊


近年替clients做life coaching,不論談的主題是甚麼,幾乎都有個共通情緒:恐懼。

想裸辭,恐懼餓死;想轉工,恐懼pay cut;想拍拖,恐懼受傷;想創業,恐懼破產;想移民,恐懼思鄉;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又恐懼鄉親父老的非議與目光⋯⋯

思前想後,左度右度,徘徊於「得到浪漫又要有空間,得到定局卻怕去到終站」的兩難,要是最後也跳不出comfort zone,便抱憾一世。

我問clients,如果要用一件實物,去比喻恐懼,你會選甚麼?有人說,恐懼就是一度大閘。人明明想往外走,但一見那度閘,就腳軟了,跨不出,跳不過,心一怯,打退堂鼓。

也有人說,恐懼就是飛行棋裡的666。明明勇往直前勢如破竹,一個唔覺意,擲骰擲到666,意志力跌至零,彈回起點,功虧一簣。

也有人說,恐懼就像一隻蚊。蚊子無所不在,忽然叮你一口,弄得你又痛又癢。你不勝其煩,起來追打蚊子,一直追一直追,誓死要趕走牠,注意力被牠牽着走。牠像擁有吸星大法,吸走你所有精力,連本來想做的事,都忘記得一乾二淨。

但是,這一刻,你也可以選擇搔搔癢,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或者不搔不踫那紅腫了的一塊,也不理蚊子,過一會兒,也就不痛也不癢了。

不要妄想恐懼不會出現,但也不要被它牽着情緒走。覺察它,認住它,放下它,然後,繼續做該做的事。執筆之際,恐懼濔漫於我城,夏天蚊子特別多,讓我們一起練習與蚊子共存的方法。

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老人家的啐啐念


兒時的記憶裡,有這一段。

幼稚園放學回家,老人家哄我睡午覺,我蜷縮在老人家的腋窩下打呼嚕,老人家在我耳邊啐啐唸: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仔打到來,老人家抱着懷中的寶寶走避,遠處一顆炸彈爆開,傳來一聲巨響,寶寶卡卡大笑,完全不知剛與死神擦肩而過,老人家嚇得拔退而逃,然後又聽到另一聲巨響......

寶寶是我的姑媽。老人家有六個子女,當中一半,不是戰亂死了,就是體弱養不大。但老人家說,有一半能活下來,好好彩。

老人家口中「唔好彩」那些,可能就是我後來聽同輩朋友口中憶述的長輩。亂世中,不是死別就是生離,一上船,就是一生。有朋友的爺爺,在中、日、台都成過家,有過子女,就是沒一處能齊人過冬,爺爺後來也英年早逝.....

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兄弟鬩牆......這些歷史,其實並沒咱們想像中那麽遠,只是在太平盛世下出生與成長的我輩,對於無常與不幸,抗壓力極低。

當年老人家覺得,死不去就有運行,今天我們買不到廁紙也陣腳大亂。如果歷史真的會循環,一代人的堅忍與生命力,也可以隔代輪迴到咱們身上嗎?

我記得我稚氣地問過老人家,那些年人們都是怎樣活過來的。老人家說,就是明知明天可能活不了,就把今天好好活過去。既然無常才是正常,就不要期待甚麼。但既然未死得,也就不用放棄。當年的我,其實聽不懂。

老人家最後活到89高齡。埋單計數,除了最難熬的十年,之後許多個十年,尚算歲月靜好。

2020年7月1日星期三

23年


又屆七一。

過去一年,五味紛陳,此時此刻此城,像是休戰待續,又像是下一個暴風雨的前夕。每個人默默梳理心情,在一片暖昧氣氛中,感覺既詭異,又仿彿暗藏能量。

明明前陣子的熱話,還是移民啊走佬啊之類,身邊相熟的,由下決定到入紙申請再到起行,前後不出數月。是破斧沈舟,抑或落荒而逃?反正是一支走難離鄉的哀歌。97前後在機場送別同窗抱頭痛哭的畫面鮮活如作,都說歷史會重演,只是沒想過那麼快。

走的終需走,傷的終傷透,然後置之死地而後生,這陣子,風向轉了,情緒經過沈澱,聽得更多的,是眾人議論命理術數,世界會大洗牌,未來三至八年是關鍵,豈止香港,世界各國都無法置身事外⋯⋯倘若所言非虛,試問人間何處是樂土?既然如此,敵不動我不動,以不變應萬變,不就好?

活了半輩子,與其平白冇鞋挽屐走,不如靜候塵埃落定,再從詳計議。與其移民,不如睇定啲,頂多送走仔女,自己留下一條老命見證歷史,有甚麼比身處風眼更震撼更精彩?

如果禍與福都躲不過,就無憾的生存,每天好好過。若送不走子女,怎麼辦?這個嘛,想當年97回歸,番鬼佬執包袱回鄉,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我們當中很多留下了的,不也乘勢上了位,活得豐衣足食?陰差陽錯,或許哪一天,走不甩的年輕人,光復後也就上位了。

世事之好與壞,從來也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23年,化激動為沈着,活在當下,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