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書店的「豬肉枱」,都在推渡邊純一的再版舊作《鈍感力》 。
書內有這故事:當年渡邊仍是醫科生,某教授老愛在手術室罵人。渡邊聽着他罵聲四起,頓時心慌腳軟兼手震,手術當然做不好。
之後,他跟同在手術室的同學訴苦,教授罵人很兇啊!同學一呆,有嗎?我聽不到。
聽.不.到。而不是聽到了但沒放上心。世上還有甚麼比「你罵我但我完全feel唔到」更厲害?
Feel唔到,就是——鈍感力。後來那同學成為了一位出色的外科醫生,渡邊成為了出色的作家。
相映成趣的,是近年也被炒得大熱的概念:高敏兒(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一時間,人人出來爭着認:我也是HSP啊!
HSP對外來刺激有極敏銳的感受力,幾近可以「讀空氣」。相對鈍感者的feel唔到,HSP是「想feel唔到都難」。
HSP擅長連結別人情緒,但負荷太多會心理超載,所以需要很多私人空間去「卸貨」。HSP不需繽紛的外在世界,因為敏銳的內在世界已教人樂而忘返。
鈍感是祝福,高敏也是天賦,看似矛盾的兩者,真的對立嗎?
故事裡,渡邊的同學之所以聽不到教授罵人,原來是因為當時他正全神貫注做手術,除此以外甚麼都不知道。鈍感的前提,是專注。
關於HSP的分析也不約而同指出,要HSP擴大心理承載量,培養持久作戰力 ,唯有靠——專注。
人一專注,無謂的刺激就被隔走,心量就被釋放出來。人一專注,不想聽的一律收不到,就鈍感起來。高敏與鈍感,去到最高境界,實乃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