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星期三

安全系數

太多人問當自由人是否需要「計過條數」才踏出第一步。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自由人收入不穩,是大部分人卻步的原因。由接獲工作至貨銀兩訖一般約三個月,說長不長。假若新工作陸續有來,其實亦即每月有糧出。最難捱的,只是首三個月的耕耘期。其實在每星期支薪的外國人眼中,也不能理解亞洲人為何到了月尾仍能生存。安全感,是相對的。

一般自由人的工作,其實比想像中穩定。香港地,大部分人仍篤信做生不如做熟。質素不壞,客戶仍是會回頭的。久而久之,摸熟了不同客戶的需求周期,仍能有效預算收入。歸根究底,收入與聘用形式無關,而是講求工作表現。(假若水準未達標,即使再固定的工作,又是否可以濫竽充數長搵長有?)

真正問題,在於每人心目中的安全系數差異。每月出糧比每季安全,每周比每月安全,每日比每周安全,永遠可以安排得比安全更安全。那麼,同一時間有不同客戶,多些來密些手,一雞死、一雞鳴比較安全?還是每月薪優糧準勞碌半生一個唔該公司裁員無得留低比較安全?

世事沒有百分之一百的安全,沒有必勝的杖、必賺的投資、必贏的棋局。每天翻閱報章,卻肯定有無數的意外,是驚喜,抑或嚇死,見仁見智。做自由人,心理質素比什麼都重要。安全系數,不假外求。肯做肯搏肯用腦總不會餓死,這是信念,未經考証。但不信的人,就是有千千萬萬個成功例子放在眼前也不能安心就是。

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得閒飲茶

踫見朋友,我們常掛在口邊說「得閒飲茶」,但沒多少人會認真跟進。因為心知肚明,「得閒飲茶」通常是用來代替說「拜拜」的。

當上「自由人」後,不用寫求職信,也鮮有所謂的「面試」。開始明白每個「飯局」都是工作機會。

大排場的飯局裡,陌生面孔多,對方年紀地位背景均不詳。走近飯桌,如何安置自己都是學問。敵不動,我不動。宴客的主人德高望重,一般坐在房間最入的位置,旁邊是貴賓,靠出口的是二打六。上菜規律也顯玄機:先客後主,先男後女,先老後嫰,論資排輩一目了然。細聽席間高談闊論,得見不少人生百態。

比較簡單的飯聚,也輕鬆不了多少。點菜的過程對饞嘴鬼如我簡直是EQ大考驗。限制多多,多汁、有骨或貝殼類食物食相不美觀,炒飯焗飯比湯麵易處理,期間不忘留心眉頭眼額。對方叫是日特餐,才不好意思標其立異;若有心水推介,又怎可不奉陪!

喝酒更糟,對方建議開紅酒,可見對聚會的重視,難道自己點熱鮮奶麼?(何況我其實也挺喜歡喝紅酒!)不過,不知是自己酒量淺還是臉皮薄,呷一小口也由額頭泛紅至脖子。於是,談話的重點,由公事轉而關心我的精神狀態和酒量,尷尬加上酒精,我的臉怎不比關公還紅!

個人認為,談公事最好喝咖啡。一則簡單方便,不會失儀;二則有助保持頭腦清醒。當然,談得攏的可能有「下一場」,杯盤狼藉的再吃一頓。真面目盡顯,距離拉近不少。杯一踫,合作愉快。

2007年10月29日星期一

一個理由

友人常掛在口邊的一句﹕「做一件事只有一個理由」,近年成了我的座右銘。

我們不是魯賓遜,於是便活在解釋的世界裏。求學求職轉行拍拖結婚移民回流都要有理由。若借用冰心名句﹕「不為什麼,只為我愛(這樣)」,必會被扣上「思想不成熟」、「不負責任」的帽子。因為人生於世,只有母愛才那麼偉大,其他凡塵俗世的考慮,都該是機關算盡的吧。

理由到底是有的,但不一定符合大眾的「合理期望」。於是便惹來更多問題、更多解釋、更多理由。

堂弟當年赴英唸書,理由是「很想過白色聖誕」,可憐寄望殷殷的父母憂心了多久。後來到了歐洲,受到濃厚的藝術氣氛感染,由一個只愛打機的大男孩,搖身變成愛藝術愛音樂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的小伙子。原來當日一句「白色聖誕很美」源於對美感的嚮往,機會一到,飛天作蛟龍。

當日自己離開政府,回應了一千幾百句出於關懷的﹕「高薪厚職大好前途,為什麼?」我的理由是﹕「世界很大,是時候行開。」今天成了自由人,大家問為什麼不安安定定找份工作,我只道這種生活比較適合自己。太簡單的答案,辜負了各位錯愛。但再多的理由,也是有理說不清。

80年代有個香煙廣告口號叫「想做就去做」,備受道之士抨擊,後改作「應做就去做」,怎聽都不順耳。世上是非黑白對錯本無標準。想做的,下定決心全力以赴,不論結果都勇敢承擔,比拘泥於應不應該更是功德無量。善哉善哉!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AO生涯 (下)

當AO期間,友人駕車去吃晚飯,堅持找藍色泊車咪錶,我不明所以。「藍色咪錶可泊車兩小時,啡色一小時,黃色只有半小時。這都不知道,你怎當官?」

親友吃飯,圓桌化身城市論壇。維園阿伯時段特長,七嘴八舌大發偉論拍手指指﹕「你係官,你話我講得唔!」AO仔只許點頭噤聲。

下班搭的士,的士大佬一邊在公路上疾馳,一邊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吐苦水搵食艱難,剎車時不忘加一句﹕「這些事,你們在政府總部門外上車的人不會明白的了。」

記得有一天,一位八旬綜援受助人背包袱勇闖咱們辦公室,坦言已露宿了一個月,問政府何時給他一個居所。備用回應一大堆,我該說「公共援助制度始於一九七三年,目的是幫助有需要人士」,還是「露宿者居所有既定機制按優先次序分配」,抑或「我們會按個別個案需要予以跟進」?

街坊街里找包公申,並非要知道包大人判案的準則,而是希望有人體諒自己的困境。「急市民所急」背後代表的不是大道理,而是一分同理心。培養同理心沒有捷徑,唯耳聞目睹、親身感受。

偏偏,AO的世界,只有一間房四面牆。又偏偏,終日飽覽政策文件,益發自覺「沒有什麼未見過」,個別事列,何足道哉!官民之間鴻溝日深,不難理解。

AO的珍貴之處,在於對外以政治智慧彰顯政府的同理心,對內盡忠職守以專業技術為人解困。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對內以熟練政治技左右逢迎,對外敷衍市民施展技術回應。

AO生涯 (上)

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我的四年AO生涯正式展開。還記得我在雪廠街政府西翼十樓穿過窄長的走廊,到達公務員事務局報到。

會議室的圓桌上放着一份同意書。歡迎我們的首席助理秘書長說,AO是政府最高決策的團隊,一言一行都代表政府的立場,我們必須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公開作個人政治表態。然後我們大筆一揮,同意書上的簽名,像烙在手臂上的硃砂痣,勾劃出我們對特區政府的忠負。

「AO仔」的工作性質,「聽讀寫講」四字足以概括。出席馬拉松會議,邊聽邊記下與會者的意見,一句都不能少。在辦公室細讀政策醞釀過程始末,然後揮筆疾書一百幾十個回應口徑任君選擇。政策經上級一銼定音,官樣文章倒背如流應付終日不停的查詢。見招拆招,日子有功,練得滴水不漏、百毒不侵。

個人認為,AO的賣點,理應不光是口才文采,而是批判思考。但要政府這個大機器行之有效,人人必須照本宣科,同聲同氣。驟眼看,公務員都千人一面。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問責制、廿三條、沙士。置身大是大非中,「AO仔」不禁問,究竟自己應堅持獨立思考,還是昧著良心反覆琢磨一致的口徑?究竟AO應該是個有血有肉有情緒有掙扎的有心人,還是「把人當文件辦」的多功能全自動寫稿機器?

每年幾萬人考AO,幸運兒幾十個,媲美高中科舉。剎那虛榮不是永恆,AO的工種是否適合自己,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安身立命,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課題。

2007年10月24日星期三

考AO(三之三)

AO兩輪面試要求多多,簡單是智力、體力、耐力與閱歷的挑戰。但說穿了,在「過五關、斬六將」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只有一點——就是要把每個議題中的最大爭議想得通透。

當年我和友人自報考AO起,便每天記下報章的頭條新聞,把事情的背景和各家的分析整理成一幅幅如行兵佈陣的概念圖,事件牽涉的矛盾和利益關係便一目了然。然後,用「劃鬼腳」的方法選定戰綫。

為什麼要「劃鬼腳」呢?因為每件事情的演變都是一環扣一環的,說白了是每項政策都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例如要實施銷售銳,就少不免會引起消費者及零售商反對,那麼「鬼腳」的下一步就要決定用游說、磋商、利益交換或高壓的手段去解決。選定了方法後,又會衍生其他原則性或技術性問題,沒完沒了。政府的責任,就是要把這些千絲萬縷的關係想通,繼而疏導當中的矛盾。所以主考官自然也希望發掘有此潛質的考生。

在「鬼腳圖」上選定立場後,我和友人便開始互相質問。過程中,誰先轉、收歛笑容、發脾氣便算輸。為了令自己的言論更具說服力,我們每次都作賽後檢討,把論據反覆推敲。友人是辯論高手,與他對賽自能收到遇強愈強之效。過程中產生的火花至今仍回味得很。

到了考試那天,就好比準備過程的一部分。抱與友人再續那「劃鬼腳」遊戲的心情應付,自能談笑用兵。

最後一提,我01年考AO,至今形式可能已多翻修改,不過相信當中的精神仍是同出一轍。

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

考AO(三之二)

當年AO的面試也有兩輪,比筆試更刺激。

首輪面試是「一對三」的格局。考生一名,先抽出一條時事題目作三分鐘英文短講,然後接受三名考官車輪戰提問。

考官會先挑戰考生講辭中的邏輯謬誤。例如講題是關於語文政策,而考生又支持母語教學的話,考官就會舉出其害處與之爭辯,羅列社會人士的反對聲音看考生如何回應,盡量挑戰考生的底線。切記,無論問題多麼尖銳,立場都不要動搖。

接著,考官就會轉戰其他議題,如測試考生對政制、民生、經濟及國際問題的看法,全程大概半小時。面試接近尾聲,考官就以簡單的普通話提問(如考生的嗜好、經歷等)緩和氣氛打完場。

第二輪面試就更好玩,歷時足足一整天。上午是「六對五」的格局。六位考生在五位考官的觀察下作小組討論,輪流當主席就不同議題主持半小時會議。這形式既考驗通識,也講求群體合作,考生更要把握自己「做莊」那一場發揮領導才能,可說是通才的考驗。

而且,考生最好對政府的運作有基本認識,例如試題要求你主持會議,準備在立法會上舌戰議員,如果你對立法會的運作一無所知,就很吃虧了(政府及立法會的網頁都是很好的參考)。

到了下午,考官再個別面試考生,作最後半小時提問。形式跟首輪面試相似,但集中測試首輪面試中考生表現較弱的一環。就在考生幾近筋疲力歇時,整個甄選過程才正式結束。

這聽上去都叫人覺得累的一天,該如何準備?明天續談。

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考AO(三之一)

每年政府開始招聘政務主任(AO),我都收到不少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電話,詢問如何考AO。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朋友。

想當年筆試及面試各兩次。第一輪筆試考核基本中、英文及邏輯思考,試卷全是選擇題。語文基礎及分析能力都不能「臨急抱佛腳」去培養,能準備的實在不多。依稀記得自己只是隨便在生活中找些素材作練習。

例如中文卷多集中考錯別字、成語等,於是便拿報紙、雜誌逐字檢閱,嘗試找出錯處。英文卷重改寫公式文件,最好每晚讀一些長篇英文文章,限時看完並想想文章的弱點及應如何改寫。至於考邏輯,最重要還是充分休息,保持頭腦清醒。

第二輪筆試比較刺激,需要寫演辭及政策分析各一。演辭用作推廣政府新猷,動聽與否,就看考生如何妙筆生花(網上也有大量官員的致辭可參考)。

至於政策分析則着重評估某措施的利弊。考生會獲發資料文件,當中涵蓋事情始末和各方意見。時間有限,沒可能把資料仔細看一遍。更好的方法是「按單執藥」,即預先構思好分析的框架,如正、反意見、數據及例子、團體及傳媒的反響、情理考慮等等該如何編排,則屆時只是在資料中快速搜畫,找出適當部分對號入座套用於特定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立場和結論固然不能少,但全面的分析才是關鍵。當然,最好密切留意當下社會上最熾熱的爭議,多加思考,說不定這正好是考試題目呢!

面試怎辦?明天續談。

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

規矩

人說自由工作者都討厭規矩。此話,只說對了一半。

實情是,我很少聽到有人鍾情守規矩的。如果可以天空海闊,誰會乖乖坐在辦公室聽候老闆發落?問題是,人有惰性。定時定候返工放工招呼老闆,換取準時出糧兩不相欠。紀律,取代自律。

我從小就守規矩得可以,經典例子是媽媽教我上樓梯要從第一級起一步一步走,外公來接放學,一手把我抱上第三級,我竟哭着要他把我抱回地面重新走起!因為要──聽媽媽的話。

人大了就開始反叛,愈發不能理解大機構大公司的所謂規距。明明腦筋已沒轉數,為何還強迫屁股貼在椅子上?上個廁所吃點小吃上街逛兩圈換口新鮮空氣,在規行矩步的辦公室內都叫「心散」、「不認真」。

每個人做事都有獨特的節奏,自由人更甚。節奏一亂,甚麼都做不成。睡到黃朝白晏的懶鬼,往往是個貓頭鷹時間多產人。閒日天天去喝下午茶,原來周末假日孵在家中通宵趕工。有些自由人天未亮便起床,工作了半天上班一族才落難似地趕車趕船。

事實上,我所認識的自由人都很專重規律。而且因為沒有了客觀條件的限制,比一般人都更自律,更善於管理時間。

是什麼年代了?多得互聯網,時區不同的地域都可以隨時合作,朝見口晚見面在辦公室磨爛蓆又是否必要?在那個工廠式密集生產的年代,工時是最佳量度生產的指標,集體勞動最便於管理。今天,所有行業都講求「食腦」,社會在演變,規距卻沒進化過來。

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

衣帶漸寬終不悔

都說要把興趣、才華、事業、生活合而為一難過登天。

「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不但適用於愛情,形容事業上的際遇也不為過。

小時候別人都愛問自己有什麼志願,印象中第一次在小六作文堂寫下「我的志願」是當一個話劇演員,與志同道合的人組織一個「跑碼頭」娛人娛己的劇社。

後來過了發育期,發現自己仍然只有五呎一吋高,很沮喪。再大一點,社會變得更快,當主角的,十五、六歲便要入行,自己屈指一算,畢業後少說也二十有三,青春追不回,怎麼辦?而且自己不算有天分,朗誦,演講還可以,演戲則連業餘劇社也不一定「中cast」。有興趣,沒才華,哀莫大於此。

忍痛「割愛」,轉而希望當寫作人,但不知是自己還是僱主捉錯用神;抑或自小家教深嚴,做事訓練得有板有眼,畢業後輾轉做了幾份極看重中英文文書的行政工作。天分用於事業,生活過得去,興趣近乎零。

今天終於能以寫作維生,興趣很大、天分(算是)有一點,事業是起步,生活麼...工作量不穩,報酬不高。鹹魚青菜,不是問題。他日養兒育女供樓供車大病一場還要開飯怎麼辦?

當投資顧問的J近日跳槽加薪,我說真羨慕他專長、事業、生活配合得極愜意。不料換來毫無感情的回應﹕「工一份,沒啥大不了。」他說若有一天晨早不會不願起,上班不再打瞌睡,才真值得恭喜。

而我,則不知是生活壓力還是交稿壓力,愈戰愈勇。讓我再選,還是要在這路上走下去。

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

國王的新衣

朋友說我,橫看豎看都不像喜歡教小孩子。「你完全沒有耐性,至少該教高中生。」我的缺點,他們都說得很對。不過,令我甘之如飴的,是小孩子的真性情。

九月休息過後,上星期課程重開,長高了的小二男生跑出來迎接,擁着我說:「老師你終於回來了,我天天問媽媽何時再上英文課呢!」

新同學加入,少不免要大家介紹自己熱熱身。輪到我,則通常只簡單說自己姓甚名誰,嗜好看書看電影;我來教書,是因為喜歡小孩子。

下課後我在收拾細軟,聽到其中一個學生蹦蹦跳跳地走到接待處,煞有介事地告訴負責人:「我知道黃老師為甚麼來教書了!原來她很喜歡我們啊!」負責人沒好氣地說:「那當然了,你們那麼搗蛋,不喜歡還真教不來!」我心裡說不出的感動,暗自警惕說話要小心,原來學生這麼認真地看待自己一字一句。當然,身教又比言教重要。

又有一次,我叫學生在黑板上作故事,下課後其中一個學生到處告訴別人:「我們合寫了一個故事,字體最醜那個就是我。」「你還好意思說!」我瞪大眼看他。「下次寫好一點就是了!」隨即吐吐舌頭。

孩子有話直說,與之相處總覺如沐春風。言談間,偶然又顯露出機靈和智慧。回歸十周年胡錦濤主席訪港,與體育學院代表切磋乒乓球。我問幾個高小生有何感想,得到的答案竟然是:「與主席打球,贏與不贏,是一個問題!」

我想起了故事<國王的新衣>,那美麗的謊言,只有小孩才能道破。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人間童話

朋友上月結婚﹐但因為沒有假期﹐待十一月才度蜜月。我說那不是更好嗎? 天氣冷﹐與心愛的人擁緊一點﹐更浪漫。

幾年前﹐友人建議去哈爾濱看冰雕造的城堡。我興奮地問不知世上有否童話中的糖果屋﹐隨便拿下一塊也可以吃進肚子﹐我們就去找這個吧!

我很愛幻想﹐滿腦子都充塞著長不大的浪漫主意,但卻怎都喜歡不了傳統的童話。邪不能勝正,好心有好報,都不是人世間的定律(即使有,都是幾經辛苦爭取回來的)。現實,往往比想像中殘酷。不堪一擊的白雪公主怎會不被毒死?誰又相信王子千山萬水只為尋找一度共舞的灰姑娘?

我唯一鍾情的童話,都有一點悲傷。<賣火柴的女孩>是至愛,至今難忘女孩瑟縮於冷凍的街頭,在火柴光中,憑藉想像中的美食果腹,從幻覺中的父母和婆婆身上取得溫暖和憐憫。而火光和希望,偏偏只一瞬。可憐的女孩,最後活活冷死。回到天堂與親人重聚,是唯一的安慰。

<快樂王子>由原著至繒本至填色畫冊我都沒錯過。一個獻出了自已所有的王子,最後因為沒有了堂皇的外表,而被愚昧的國民推進熔爐裡燒成灰燼。癡情的燕子,再沒餘力追上南飛的大隊,隨著皇子碎了的心一起離開世界。

令人心有戚戚然的故事,反而想再三回味。我從不相信公主吻了青蛙就會變王子。不過,三尖八角的<史力加>趕不及吻公主,連累她打回原形做醜八怪,二怪仍可「快快樂樂生活下去」,也不失為既現實又窩心的童話。

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識得揀,你至係老闆

又有挑戰者加入競逐立法會港島區補選,遊戲愈來愈熱鬧。

候選人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家境身世坊間都大做文章,偏偏鮮有談及我們該憑什麼投下神聖一票。

有政治學理論說,真正完善的民主社會,不但崇尚均衡參與、公開透明的原則;而且每個參與的個體都會身體力行以投票表達意願;因為大家都認同民主機制是消融社會上分歧和矛盾最和平和理性的方法。

換言之,投票的真正意義,在於反映市民心目中的價值取向。我們必須相信所選出的代表,與自己在大是大非上的立場一致,是以在議會內他/她能為自己投出良心的一票。這亦是為何競選宣言、政綱等,在大部分歷史悠久的民主國家,能起舉足輕重之用,甚至傳誦千古。因為當選者的理念、抱負也反映了當時的民心向背,他日若出爾反爾出賣選民,亦必須付上沉重的政治代價。

我不知道香港地,有多少人會認真考慮候選人所代表的價值取向和立場。還是我們只緊哪個「操得很fit」,哪個「後勁不繼」;哪個「似樣」,哪個「樣衰」;哪個「行情看肖」,哪個「人丁單薄」;哪只大熱會否倒灶,哪只黑馬會否爆冷。

在香港,選舉慘過跑馬仔。快活谷個個星期有人為自己的心水叫得聲嘶力歇;千年一遇的立法會補選大家卻置身事外等睇戲,充其量當日心血來潮投吓票。我們的被動與輕率,賠掉的不是身家性命財產,而是與生俱來彌足珍貴的理性選擇權,以及香港的未來。

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耆英樂園

昨日提及帶智障小朋友探訪的老人院,像個耆英樂園。

甫進院,幾個公公婆婆爭先恐後轉著輪椅出來,興奮地望著我們直說:「都是來探望咱們的麼?」其時小朋友正忙著把表演用的大鼓推進來,差點踫個滿懷。冷不防身邊的婆婆把鼓棍一搶,順著大鼓滾動的方向叮嚀咚嚨打起來。

節目還沒開始,公公婆婆已各自「認領」了心儀的小朋友聊個不停。猜燈謎時,看著有位長者蹣跚地走錯了返回座位的路,我正要把他叫住,卻原來他是要把多拿的一份禮物送給坐在另一端的死黨!兩個八旬老人高興地擁抱,笑得像小孩一樣天真爛漫。

聽說,這個老人院的長者感情要好得很,平素沒訪客時就自組活動。過時過節,一班老頑童唱歌做戲,娛人娛己。生活劇演膩了,還演起古裝來。年紀最大那位有長期病患,行動不便,在眾人一致推舉下演老佛爺,手口不動單憑一張貴氣的臉就可武夷天下!有一年,院舍還找來義工給大家縫製鮮艷奪目的戲服,令演出生色不少。演員不夠時,邀得院長粉墨登場,一人分飾多角,皇帝、太監、跑龍套,都是他。

又聽說,院舍有一個院友委員會,一人一票選出代表,每月收集院友意見(似乎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膳食安排)。而院長則定期會見委員會,報告工作進展。

投入的院友、開明的院長,還有我心中幾近理想的民主制度,竟在一個耆英樂園得到體現。

各位公公婆婆問我何時再來?一定、一定,下次我會比你們玩得還要忘形!

2007年10月11日星期四

那天的月亮很圓

早前帶一群小朋友探訪老人院,一起迎中秋。社工告訴我們,小朋友平日生活圈子狹窄,希望藉給公公婆婆表演建立信心。

我們預早兩小時到學校,原打算先跟他們綵排。豈料一行人早已準備就緒,先為我們上演連場場牧童笛演奏、大合唱和擊鼓演奏。個子小小、全身渾勁手起棍落,口在吶喊助威,很有氣勢。後段節奏愈來愈急速,同學們完全沒甩掉拍子,最後更以黃飛鴻式大力擊鼓揚起兩手作結。我們的掌聲,比鼓聲更熱烈。

帶頭那位高個子,演奏劇目倒背如流。唯問起他的名字,大男孩卻臉紅了。個子最小那位,老師稱他為「禮物大使」,負責統籌送給長者的自家製燈籠。但見他俐落地指揮大家把樂器摃進大巴,邊引路邊禮貌周周地為我們介紹校園。

到了老人院,一眾同學醒目地散落而坐,耐心地伴長者閒話家常。猜燈謎時,同學們體育精神可加,長者被逗得眉開眼笑,明明答錯了也賣大包送巨獎。

臨別時我們忙收拾大包小包,一位女同學走過來說﹕「姐姐,讓我拿吧。其他地方我們已檢查過。你先上車,別擔心。」我心頭一甜,把桌上剩下的一個月餅遞給她﹕「拿回去跟爸爸媽媽一起吃吧。」她靦地收下,列嘴一笑。

黃昏返抵學校,圓月初升。看著他們一蹦一跳進校門的身影,我突然醒悟,其實我沒有帶他們去做義工,而是他們帶我去做義工。

噢,忘了說,這些小朋友是一群智障兒童,但都比我見過的「正常」小朋友乖巧懂事多了。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

童星不易為

片場內,與十一歲的小演員閒聊。小妮子對答如流,世故得叫人嘖嘖稱奇。

「我叫琛琛,錢其琛的琛。你怎稱呼?」對方是電視台的甘草演員,我搭腔說﹕「她每晚演電視劇,認得她麼?」「我不看電視劇,只看新聞。」

「給我們唱首歌吧!」「好啊,你要聽國語還是拉丁文?」「在哪兒念書呢?」原來是某名女校。筆者以為該校校服是黃色的,小妮子官腔地回應﹕「或者我應該這樣答你,我們除了校章及頭飾外,都不是黃色的。」

跟她玩IQ題,竟然被埋怨﹕「答案完全不合邏輯,有沒有深一點的?」「你這麼聰明,可以像其他資優兒一樣,明年入大學了。」「我才不要,那對我成長不是好事。」「你不怕自己太叻將來找不到男朋友嗎?」「性格好就不愁沒有男朋友。其實結婚也不一定好,當年查理斯娶戴安娜就只當一項公事辦。」

輪到她問我了。「姐姐你愛吃什麼菜?」「嗯……豆苗吧。」「不,我是問你喜歡哪國的菜式!我最喜歡日本菜。那你喜歡什麼顏色呢?My favourite is sky blue。」

在大角嘴拍攝至凌晨二時,翌日還有一個天水圍的通宵更。小妮子堅持「不為了拍戲而逃學」,連踩三十小時連瞌睡也不打。演婆婆的資深演員心疼讓位給她坐,她婉拒﹕「不要擠你休息,我站跟你聊天不就一樣麼?」大伙兒吃飯,漏了其中一人,她第一個發現﹕「啊,不如把那姨姨也叫來吧!」

聰明伶俐眉精眼企,又有抵抗大染缸的定力,當個成功的小演員真不易。

2007年10月9日星期二

母女

E的女兒剛在英國大學畢業,要面試找工作了。E緊不已。

E的穿衣品味城中聞名,心想終於可把畢生絕技傳授給亭亭玉立的女兒。這個大忙人足足花了幾日幾夜,四出為女兒搜購「戰衣」。套裝、皮鞋、手袋、配飾一應俱全,還親書穿衣心得,速遞到地球的另一端。不用說,速遞費比衣飾更貴。

等了又等,女兒仍絕口不提收到包裹,E還以為要不是郵遞錯誤,便準是寶貝女兒為了面試過分緊張,絲毫不敢追問。

面試過後,女兒淡淡然告訴媽媽一切不過不失。E終於忍不住問,衣服都合身嗎?冷不防女兒回應一句﹕「那些套裝都老土死了,還好我一件也沒穿上去面試,不然準聽落選。」

E聽了不覺心酸。幾擔心機東奔西走,為了讓女兒在別人面前體面一點,卻原來女兒只怕自己讓她丟臉。人人都誇讚自己的穿衣品味,偏偏女兒就最嫌棄自己。

E本能反應給媽媽打了一通電話,一五一十數落女兒的不是。一輪苦水過後,老太太施施然說﹕「當了母親後,才能體會自己母親的心情罷。」E一呆,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凶巴巴地罵了母親一頓,只為不要穿她選購的衣服。歷史重演,角色對掉,自己竟又不由自主地找立即找媽媽,因為她永遠是發脾氣、發嚕囌的對象。

放下電話,她突然想起,其實已許久沒有專誠打電話跟媽媽聊天了。

E回到辦公桌前,一道新增電郵跳入眼簾,原來女兒為剛才的無禮道歉。驀地,E的視線模糊了……

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色,戒》

閒日下午辦公時間去看《色,戒》,竟然只買到銀幕前第二行的最後一張票,不知是李安、張愛玲、還是梁朝偉魅力沒法擋。

接近三小時的精彩演出,完場後洗手間大排長龍。身後的兩位中年婦人對話如下﹕

「梁朝偉的演出,真是精彩得沒有話說。」
「是啊,沒想到如此暴露的戲他也肯拍。」
「真是為藝術而犧牲。」
「這就是專業的演員道德啊!」

我聽得皺起眉頭,沒想到往下說的更不可思議。

「那個女主角好像本來是章子怡演的……」
「章子怡已是國際巨星了,會肯演這些戲才怪。」
「當然囉,就是沒有人認識的才要一脫搏出位嘛。」
「出位又怎樣,以後不就給人定了形,只可拍三級片麼?」
「那也沒辦法啊,那些大陸演員每年不知出多少個,不靠身材靠什麼?」

謝天謝地終於輪到她們上廁所,話題暫且打住。離開前,我忍不住瞪了她們一眼。好想說,其實湯唯和梁朝偉的演技都很精湛(個人認為湯甚至比梁演得更好),怎麼你們沒看到?

湯唯雖然沒什麼香港觀眾認識,在國內倒是矚目的新人,又曾拿過獎。為什麼梁朝偉是為藝術犧牲而湯唯就是露股搏出位?是我們習慣了凡事雙重標準還是典型香港觀眾就是愛跟紅頂白?

《色、 戒》值得討論的地方多了,為什麼看不到張愛玲的味道、李安的心思、舊上海的面貌、人性的扭曲;卻只見身水身汗的赤裸肉搏?

坐擁國際級的榮譽、叫人羨慕的票房;若問製作人還有什麼遺憾,恐怕是遇不上同一水平的觀眾。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悠閒的盛宴

零五年在倫敦留學,上完寒假前的最後一課,急不及待提着一早收拾好的背襄,由課室直奔機場。

為了省錢,我們乘了三程合共四小時的接駁巴士前往位於倫敦近效的機場,剛好趕及乘清晨二時的飛機探望居於法蘭克福的朋友。

抵步已是德國早上的六時許,過關後趕到朋友家扔下行李,馬上出發觀光。機票是從網上的廉價航空公司購得的,往返的日子都有限制。旅程只有四天,必須抓緊時間。前一晚沒有好好休息,一整天又走了許多路,黃昏時份回到朋友家中吃晚飯,由往事說到近況,晃眼已零晨。臨睡前撐着眼皮計劃翌日行程,第一個景點的資料沒看完便呼呼入睡。

翌晨睜開眼,已是早上(噢,還算不算是早上)十一時半,肚子在打咕嚕。一步進廚房,但見那淡木色的長桌上放着至少十款麵包,圓的、方的、芝麻的、全麥的、蔬菜味的、買回來的、自家製的…… 旁邊還配上不同款式的芝士,整個廚房都瀰漫着芝士味。我呆在當場,為着這「盛宴」而感動。此時朋友走進來,按響了古老卡式機,流放出我聽不懂的德語老調,開了角落一盞薰黃的燈,我們四人圍着長桌,邊說邊吃,轉眼已是下午二時。

臨別時,我感謝朋友的招待,特別是那一頓豐富的「早餐」。她爽朗地說:「我們沒刻意準備甚麼,那是我們每星期最享受的指定家庭活動。」驀地,我想起了到步首天的勞碌,對比啃着芝士麵包淺酌詳談的悠閒,頓覺以往爭分奪秒的生活中,好像錯過了些甚麼。

2007年10月4日星期四

同性戀節

大都會的其中一個主要特色,是對小眾的欣賞和尊重。倫敦市政府近年標榜文化多元政策,Trafalgar Square每周都有不同團體、不同民族舉辦的主題活動。留學時,我們一有空就去湊熱鬧。

印象最深的就是歐洲一年一度的同性戀節(Gay Parade)。甫進場,即看到「同性戀家長會」掛起如海報般大的全家褔,寫上兩行大字:「這是我的兒子:他是同性戀者,我愛他。那是我的女兒,她是異性戀者,我愛她。」照片內,一家四口笑盈盈。

再往前走,打扮得花技招展的同性戀者,穿插在人群中高興地載歌載舞。異性戀的,一家大細扶老攜幼出席,興味盎然地讀着那厚如小說、製作精美的小冊子。另一邊廂有同性戀組織熱切地分享發現自己性傾向與及如何面對社會壓力的經過,吸引了途人紛紛加入討論。

我們跟着人潮不覺已走到表演台前,看見倫敦市長親自介紹從南歐某國遠道而來的政府官員。該嘉賓隆重地宣布,當地已成功通過法例,讓同性伴侶享有等同夫婦的合法權利,頓時場內歡呼聲不絕。

音樂響起,全場興奮地搭着膊頭唱着歌,愈來愈激昂。音樂過門時,前面的男士替他的另一半溫柔地拭着汗,當兩人眼神一踫,原本激動的臉容上泛起了深情的笑意,這一幕,多好看!

回頭看見廣場旁的教堂上,代表同性戀的彩虹旗在飄揚,象徵多元社會上大家抱有一顆開放包容的心。我想起聖經上說:「愛內沒有懼怕。」誰又有權對別人的感情妄下評價?

2007年10月3日星期三

大都會

倫敦在我心目中是個既有文化、又有效率的城市。但兩年前初到貴境,嚇了一跳。

到銀行辦理三項服務要分三次排隊;安裝一條寬頻線需時一個月;熱線電話按分鐘收費還要跟着音頻指示「遊花園」,真是「未見官先打五十大板」。大小商舖一律於黃昏後、週末及假日關門,除了家庭主婦誰會光顧?浴室的臉盆冷、熱水喉永遠分開,不是冷死便是燙死。

在大學申請儲物櫃最經典。全校學生數千,儲物櫃只有幾百,先到先得。沒有網上登記,不可電話申請,甚至不用抽籤,而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排隊。

時屆十二月,天寒地凍早上八時在圖書館門外咬着牙關打「蛇餅」。幾經辛苦輪到自己,以為交上學生証副本就可拿到儲物櫃鑰匙,才發現那只是一張申請表格,填妥後還要四星期才能分發到儲物櫃!其時第一個學期也快要完了。

這就是我心目中走在國際社會尖端的超級大國麼?

後來才知道這是一銀兩面的道理。一到週末,倫敦滿街都是推着嬰兒車的父母,不足歲的小孩互相「蠱惑」地打眼色,哭起來也可一唱一和。草地上,人在躺着,間或看書、間或睡懶覺,誰也沒把工作放在心上。晚上的最佳節目就是呼朋喚友「煮飯仔」,東拉西扯等天亮,才不在乎街上水靜鵝飛。

沒有了五光十色的生活,掙回了許多良朋歡聚的時光。想起以前在香港「有返工,冇放工」的日子,恍如隔世。

在大都會生活,貴乎的是平衡,而非盲頭蒼蠅式的競爭。見彼知己。

2007年10月2日星期二

英鎊高企,想起在倫敦當窮學生時,省吃儉用得匪夷所思。

十月的英國冷得叫人想冬眠,學校飯堂一份熱葷要四鎊錢,捨不得吃。每天自備僵硬了的隔夜「冷麵」回校,加入罐頭湯勉強能下嚥。

班中的胖子更誇張,身形像曾志偉,但至少比曾高出一個頭。一條長方飽30便士,吃足一個月。每天午餐都是一片面包夾青瓜,另加小杯裝咖啡取暖。

在香港動輒上餐館,在倫敦一星期煮足二十餐。雞蛋是至愛,幾經辛苦找到特價80便士12隻雞蛋,住在樓上的大師兄竟然責怪我:「看你多奢侈!從樓下走三個街口轉左過馬路前面的窄長小巷尾那雜貨店賣的雞蛋就比這便宜10便士。」

超市的雞扒,幾鎊錢才兩小片;但蚊形雪雞翼一鎊有十隻,花兩小時起肉炒雞柳,差點沒把手指刺破。友人訕笑:「你以為自己很慘嗎?我已淪落到連買厠紙也先查看一卷有多少格!」

大學行政樓外,一幫香港學生積極地交換買餸行情。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食懶,忽然變身格價精明眼。有人發現某不知名鮮肉檔逢周五大減價,拉大隊擠進那100平方尺的舖,以十數鎊錢換取十件羊架兩隻雞四條豬骨一大盤特色香腸。

兩小時後,煎炒炆炖炸各適其式,還熬了一窩正宗馬來西亞肉骨茶!加上兩瓶廉價紅白酒,份外有氣氛。肉檔賣的比超市的雪雞雪魚好吃多了。吃得捧腹,每人盛惠三鎊錢,還有餘有剩。最後一盒輕裝雪糕一人一口。窮學生,一點也不苦,勝在分甘同味。

2007年10月1日星期一

知恥近乎勇

兩年前的十月,我終於不用再打工,懷著脫苦海的心情去英國進修。

迎新晚宴上,剛認識的S問我為什麼選修<比較政治>。其時的我,留學為名,遊歷為實,唸什麼不打緊,隨便挑一科便報了名。

S選科的前因後果,說了一晚也說不完。幾年前開始搜集資料,第一件事把幾個學系的書單弄到手,指定書目通通先看一篇!其中較感興趣的,大規模搜刮相關文獻評論,最後認為<比較政治>可納百家之長,遂鎖定目標。我聽得冷汗直冒,他未開學已把書看了好幾遍,好像明天便可去考試般!心想,那你還來學什麼?

答案,在第一節導修課揭盅!班上的辯論,比海德公園裡的還激烈!同學中卧虎藏龍,口舌便給地發表意見,眼神卻等著對方放馬過來!可憐我看着那些「佢識我,我唔識佢」的理論,還沒搞懂基本道理便要下課。

自然地,S成了我請教功課的對象。對於我的疑問,他知無不言:甲學者分析某觀點很透徹;乙教授有力地反駁;丙老師的課與這題目有關,該抽空一聽;某消閒書還有不少補充資料云云。我心嘀咕:這些功課一星期要交好幾份,像他這樣準備,還用睡覺麼?

迫上樑山,結果我在那年看了一生人最多的書。古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我最高紀錄是七天沒離開過睡房!

近日S電郵告之已獲取錄為博士生;當年遊手好閒的我今日變了不務正業的自由人;故事發展實在合理.若問我留學學到什麼?一句到尾──知恥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