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學生閒聊之際,有個很感慨的發現。
如果學習不外乎「聽讀寫講」四大範疇,最重要的是甚麼?孩子們最弱的,又是甚麼?
是「講」吧。填鴨式教育,沒有甚麼發表機會。公開演說,手軟腳震期期艾艾的,多的是。
非也。如果深入認識每位孩子,會發現大部份私底下都是口不停的,要他們安靜遠比說話難。
是「寫」吧。在表情符號取代文字表達的年代,要孩子拿起一枝筆,難比登天。
非也。寫字,其實不是問題。死到臨頭,拉牛上樹,總有幾百字,內容如何另作別論。
最弱的,其實是「聽」。弱成甚麼樣子?一條新聞,三十秒,沒有多少人,能覆述當中的三、四句。
同學用一分鐘講近況,時間到了,聽眾除了主題(例如看了哪套戲),當事人所有演繹,都沒仔細聽。
玩「以訛傳訛」遊戲,幾句說話,經歷了二十個人覆述,沒有一隻字,是一樣的!
很奇怪吧。填鴨教育下,莘莘學子不是一直被批評,是背書機器麼?怎可能幾句說話都記不住?不擅長背書,卻被迫背了這許多年書,可以想像孩子有多痛苦!
更諷刺的是,我們最弱的是聽。但從來九成的上課時間,都是單向的聽講。即是十多年來,幾乎沒有接收過甚麼。漫長的求學生涯,豈不是都浪費掉了?
早前日本有個調查發現,八成中學生,坦言完全不記得老師課堂所講的。一成,接收少於一半。餘下一成,接收一半左右,通常是班中名列前茅的幾位。
香港的情況,恐怕不遑多讓。更大的問題是,這裡指的「聽」,還只限於接收,未包括理解、消化以及批判思考。接收,作為求學的第一步,竟被廢了武功,餘下的路,如何走才好?(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