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星期五

教師的不知道


暑假在腥風血雨中結束。今年開學,老師們多了個抉擇:課,罷還是不罷?

也有說,罷課不罷教。即教室流動,形式彈性,內容緊貼社會脈搏。然而小女子的課,本來就已很彈性,罷了白罷,不如不罷。既不罷教,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教?

教育局反對罷課,但又有指引,遇上難以解答的問題,老師一律可以答:不知道。

所以,老師呢份工,原來好易做。不用罷課,但又不用答問題。人到心不到,但照出糧,是這樣嗎?

手鎗發彈的後座力是多少?物理老師不知道。“No stake in the society”點解?英文老師不知道。10分鐘發30顆催淚彈,平均多少秒發一顆?數學老師不知道。個「踓」字點讀?中文老師不知道⋯⋯

對着這樣的一個政權,認真你就輸,不如玩大佢,告訴學生:「這個嘛,查實『摵時』我也不知道⋯⋯」然後,補一句:「一起找答案好嗎?」

老實講,紛擾世代,有圖未必有真相,上一代的處事方法又一早out了,「不知道」可還真是最佳答案。

一起探索、一起尋找、一起重組事情,再從中建立判斷,個人認為,沒有比師生關係更適合去做這件事。因為只有這種關係,不牽涉複雜的利益,對事件的論述,有一種相對抽離的中立與清醒。

而最重要的,還不是事情的結論本身,而是仔細求問的過程,會變成習慣。日後在亂世中,孩子有了自己看事物的一套方法,就算我們不能期望路更易走,至少可走得自信堅定一點。

下周開學,歡迎大家報名來上課,一起不知為不知。

2019年8月27日星期二

Bye Buy Day的權力轉移(下)


「Bye Buy Day」的終極目標,想深一層,並不是為了「搞衰個經濟俾政府睇」。

示威遊行嚇不怕政府,全民罷買令經濟下滑問你怕未?然而,經濟衰了,市民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即是攬炒。自殺式抗爭,向來不明智。

抗爭,不應該是破壞性,而必須是建設性的。Buy bye的真正意義,大概是在於:透過財富再分配,促成更公義的權力轉移。

香港的問題,一直都不是經濟差,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大財團壟斷,小商戶無地企。如是者,形成既得利益與N無人士之間,權力極端不對等。所以在任何關鍵時刻,蟻民都無say。

透過bye buy,我們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消費模式,鈔票轉投小商戶。就像大財團不滿傳媒反政府,便抽起廣告威脅;我們一樣可以不滿財團與政府利益輸送,而杯葛財團。

財團的資金雖大,我們人數卻多。Bye buy的好處,是:一、表態夠清晰。二、重新分配財富。三、建立「沒有財團我們也不會死」的自信,心理上裝備自己打持久戰。

然而,小商戶賺了錢,就會面對加租,怎麼辦?對抗地產霸權的天羅地網,下一步就得思考,如何減少依賴實體店。例如直銷出貨省回鋪租、只做外賣縮小店面,甚至由售貨改為售賣服務⋯⋯

實體店舖與店面的最大作用,是宣傳。如果有200萬人自動來光顧,還要宣傳嗎?只要我們有意識,日日都是bye buy日。

2019年8月26日星期一

Bye Buy Day的權力轉移(上)


和理非抗爭,各出奇謀,早前有人發起,逢周日做「Bye Buy Day」。

此點子剛出現時,特首還未說這句:They 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

狂妄如特朗普,恐怕也講不出這種話。特首還真比特朗普厲害。

有趣的是,罷買倒真能回應:你覺得我無stake, 我就無stake給你看。無消費,無錢賺,無稅交,只拿福利,我們要是真的無stake,你就驚了。  

黃子華話齋,集體不生仔,看你能管誰?集體無稅交,看你還怎樣興建人工島?

集體零消費,如何維持(甚至提高)生活品質?這是一個需要用腦用心用力經營的過程。

要避免多餘消費,先要反省自己的真正需要。需要的,不能買,就要互相合作去交換交流。

交換的極致,就是barter trade。甲給乙包伙食,乙給丙帶孩子,丙替丁修理電器,丁給戊清潔⋯⋯

買賣講求對貨品與貨幣的信任,barter講求的,卻是對人性的信任。以前,我們沒信心。如今,香港人齊上齊落,上下一心,信心開始返來。

一個清楚自己要甚麼,且具備溝通技巧,願意去信任別人,也被別人信任的人,才不會被GDP牽着走,也不怕政府恐嚇,who cares?

要達到這境界,難不難?難。因為思考、溝通與信任,都是香港人生疏已久的軟技巧。但是否不可能?不是。事實上近年很多人在推動的小社區經濟,已是雛型。

特首口出狂言為此助攻,我們不用動氣。代生了病的地球環境謝謝她,代將來人到無求的自己謝謝她。

2019年8月21日星期三

全城怒jam一小時


剛過去的周日,170萬人風雨中抗「暴」,一顆顆微小而堅定的彩色雨傘,鋪滿我城,看着就教人心裡激動。

6月至今,同樣是「百萬行」,當日是純真,今日是無畏,意義上又提升到另一層次:原來,我們還可以。

吃了這麼多催淚彈,我們還可以這麼勇敢。捱過黑幫的籐條,我們還可以這麼冷靜。流了血死了人,我們還可以如此沉着和平。

來到今天,和理非已非一個口號,而是內化成信念,每一步,愈艱難,愈強化我們的心志。周日晚,大家安全散水,防暴老早在西環戒備卻無用武之地,真教人心涼!

下一步,如何走?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等,都曾進行曠日持久的「Cacerolazo Protest」。

簡單講,就是約定鐘數,全城一起「敲鍋發聲」(noise-making protest)!試想像,每晚九點鐘,煲煲罉罉刀叉鑊鏟爛銅爛鐵,全城一起敲一起jam,擊鼓傳萬里,畫面多震撼!

為環保有全城熄燈一小時,為公義何妨全城怒jam一小時?此舉無限制、有創意、彈性大、風險低,足不出戶,能見/聽度卻極高。用低廉的抗爭成本,就能喚起高度關注。

人說「和諧不是一百萬人只有一種聲音,而是一百萬人有一百萬種聲音仍能和平共處」,沒有甚麼比「Cacerolazo Protest」更能體現這一點。

近月來,很多人說要用樂觀的心情進行快樂抗爭,沒有甚麼比敲鍋抗爭,更能帶動士氣,提升氣氛吧!Let’s jam!

2019年8月18日星期日

等你亂大戰和理非


其實,特首根本不需等天堂給她留個位,因為她根本已是上帝。

上帝說有光,就有了光。她說,有暴徒,就有了警察或公安喬裝的「暴徒」。她說,飛機不飛,乘客就不能check in如常起飛的班機。

這齣自編自導自演的劇目,叫作「等你亂大戰和理非」。聞說,政府起初針對反送中的對策,就是「等你亂」。它相信假以時日,示威必出亂子,其時高調平亂便出師有名。

很可惜,香港不爭氣。6月以來,一直亂不起。200 萬人遊行,不損一塊玻璃。晚晚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搞到解放軍都就快信上帝⋯⋯

狗急跳牆,唯有由等你亂,變成搞亂你。然後,按着劇本,「民意」開始分歧。同一時間財爺宣佈派糖,塞住大家把口⋯⋯

這陣子,一直想起陳冠中的舊作《盛世》。故事裡說,極權的管治邏輯,就是任由民間添煩添亂,亂到一個點,人民反過來跪求極權打救。極權果斷鎮壓,確立威信,然後全力催谷經濟。人民從此大把飯吃,誰還在乎民主自由?

一部為大陸而寫的預言書,竟在我城一一應驗,豈不心 寒?

然而,如果《盛世》是對的話,最恐怖的還不是上述種種,而是,這段白色恐怖後來在所有文獻中被消失。主角一直追查真相, 最後卻發現,這當中甚麼陰謀都沒有,只是人民在太平盛世下,自願忘掉的!

原來,世上最有效的打壓,就是集體被失憶。 但也只有這一點,極權無法百分百把握。回望當下香港,就算看似甚麼都做不到,我們至少必須做到——認清事實,拒絕遺忘。

2019年8月15日星期四

別以生命跟極權對賭(下)


梁天琦說,不要以生命跟極權對賭,要在苦難中煉成堅毅與盼望。

嗯,嘗試理解,他所說的堅毅。順勢中勇往直前不算堅毅。逆境中的當頭勇也不是堅毅。接受逆境,忍耐逆境,但不放棄,才是真正的堅毅。

但是,沒有盡頭的忍耐,是不值得忍的,所以要常存盼望,相信公義是存在的。堅毅與盼望,必須連成一線才有意思。

這狀態,對香港人來說,應該很陌生。因為,接受現實,從來很難。尤其現實是,赤裸裸的不義。但弔詭的是,只要一旦接受,其實已是逆轉勝的開始。

此話怎說?例如佔中九子坦然接受自己被定罪(甚至入獄),令更多人開始認真思考,何謂制度暴力。又例如天琦自願回港坐牢找數,也令很多本來討厭他的人,對他有了一點尊敬。

當本來否定你的人,開始改觀,覺得「原來你也有你個point」,就是逆轉勝,就是以公義制衡不義。

光與暗、黑與白、正與邪,從來相生相剋。只要真心接受現實,就可以在不義當中,彰顯公義。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不可以仇恨還擊暴政,因為這只是抗拒(denial)現實,而不是抗爭,徒然製造更多不義。

這也是為甚麼,我們不可隨便送死,自毀公義的力量。因為公義不是一個終極答案,而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你願意堅持公義,公義就透過你,鮮活存在於世上。

絕望中的盼望,不假外求,反求諸己。想到了這一點,就知每步該如何進退。上善若水,這才是真真正正的be water。

2019年8月12日星期一

別以生命跟極權對賭(上)


早前,梁天琦在獄中發公開信,勸喻示威者不要以生命跟極權對賭。

「不要被仇恨支配自己,在危難中,仍要時刻保持警覺與思考。」

「我們必須警惕每一言一行,到底會更接近目標,還是距離更遠呢?」

一字一句,讀來無限感觸。天琦也算是勇武的先驅吧。連他都勸大家不要勇武,還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嗎? 

近日局勢急劇發展,是時候停一停,諗一諗,這盤棋,剩下一個怎樣的殘局?

中央高調撐警,濫權濫捕升級,催淚彈是生活日常,停發「不反對通知書」,記者會天天帶你遊花園……

特首隔日出來恐嚇你示威影響經濟,暗示施政報告(可能會)派糖,建制陣營頻頻發文讉責「暴徒」,行政會議復工……

文攻武嚇威迫利誘扭盡六壬,無非傳達一個訊息:可見的未來,無可能爭取更多。硬碰即見血,絕不留手。

如果香港是一個家,市民就是家暴的受害者。家暴受害者最需要的是甚麼?一句到尾:危險速逃!

首先遠離施暴者,然後慢慢療傷,最後重建新生活。離開不硬碰,不代表我們認同施暴者,也不代表我們妥協,更不代表放棄。只代表,在這個時刻這個狀況,就只能走到這一步。

是不是很不甘心?是。是不是很不公義?是。是不是太沒天理?是。是不是­­——現實?是——寫到這一句,心裡十級難受。但再難受,也比更多無辜的犧牲好受一點。有甚麼比生命更寶貴?

苟存性命於亂世。出路是甚麼?下回續談。

2019年8月10日星期六

如果AO更忠心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早前向全體公僕發信,提醒大家須對在任特首及政府完全忠誠。翌日,4萬公僕破天荒集會。

近日亦有本地英文報章刊登讀者來函,提議把「忠誠度」納入AO的聘用準則。近年坊間也時有建議,「政治立場」應該是公務員的聘用條件之一。

究竟如何在面試當中,測試一個人的忠誠度?我不知道。就像男生追求女生時,女生問男生,你會去滾嗎?男生敢說會嗎?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忠誠度,不到關鍵時刻是看不出來的。所以,事後懲罰,比事先篩選來得有效。而懲處機制,搞不好早就有了,就是早前在拙欄提及的公務員的「硃砂痣」(不得公開反對政府的同意書)。

簽了同意書,但違反承諾,後果是甚麼?恐怕公務員事務局也答不上,因為無前例。而我們都知道,無前例的事,政府一向有排研究。

暫不懲處,或許還有另一原因。敏感時刻,任何風吹草動,必然引發更大規模反擊,不如按兵不動,留待秋後算賬。

到此賬一算,後來的人都心裡明白,其實政府工也不是甚麼鐵飯碗,憑良心說句話,也有機會丟官。能考獲AO者都不是省油的燈,通常一手都是聘書。好人好者,何苦淌這池渾水?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無路可走的庸才,一生「效忠」政府。劣幣驅逐良幣,在最高領導班子早作完美示範,個個有把柄在阿爺手,豈能不就範?可憐我等納稅人,年年進貢,供養比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要高薪的忠犬。

2019年8月7日星期三

催生仇恨的雙重標準


有助理校長在個人臉書上「祝福」「黑警」子女早日死於非命。

助理校長的言論,過火不過火?過火。肯定過火。而這,正是情緒凌駕理智和專業的後果。

為人師表出言不遜咀咒孩子如是。警察不戴委任證、向無辜途人無差別揮棍開槍、辱罵記者「記你老母」、擅離職守不接報案等等如是。以天主教徒自居,對香港目前狀況毫無惻隱的林鄭特首皆如是。

如果冷靜、理性、專業,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特質,我們是不是該用同一把尺、同一標準,去檢視所有崗位?

過去兩個月,哪些崗位,最橫行無忌,最愛以「XX都是人,XX也有情緒」來為自己的惡行開脫?

如果沒有這些惡行,社會各界的情緒又會否被集體牽動,繼而引發眾多仇恨,包括助理校長的言論?

仇恨催生仇恨。雙重標準是顛倒是非的幫兇。以雙重標準包庇擁有公權力的人,後果就更堪虞,最終必然助長暴政橫行,把不義扭曲成真理。

示威者留守上環,44人被控暴動罪,最高監禁十年;元朗白衫無差別打人,12人被控非法集結,最高監禁三年;好明顯就不是同一把尺。

甚麼是法治?大學教授可給你寫篇論文。但回歸基本步,連小學生都知道,法治最直接的解釋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只許周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不是法治。人在亂世,更要心水清。有時,是非黑白,根本沒想像中複雜。

2019年8月6日星期二

林鄭特首,找數吧!


執筆之時,全香港人剛渡過了兩個漫長無眠的周末,群眾是日罷工,特首於早上開記招。

一字之曰:「推」。

油尖旺、黃大仙、將軍澳、觀塘、美孚、天水圍、西環、銅鑼灣,催淚煙四起。警察有理無理,先發幾炮,然後趁亂揮棍無差別打人,扑穿街坊的頭就快閃「hit and run」……

面對平民百姓行出街都隨時送命的亂局,特首的回應是:「警方會從今日起每天舉行記者會。」Fine. Let them recap in English.

兩個月來,特首躲在制度暴力的背後,任由人民鬥人民。她說,那是因為每次出席公開場合都會引來騷亂,不想主辦單位擔心。

Fine. 千錯萬錯,都是示威者(甚至主辦單位)的錯。而不是自我檢討、自我修正,為何老娘這麼惹火?

黃子華話齋,一個特首的真正測試,是單拖走入一個屋苑,如能無穿無爛全身而退,就合格了。年年考第一的她,當然自知會肥佬。

群眾要你下台,你堅持「繼續服務市民」,卻又長期潛水不出來回應市民,這是甚麼邏輯?

猶記得7月9日的記者會上,不是說好了,要跟學生公開對話嗎?快一個月了,找數吧!

屆時會不會有示威?肯定有。但一個領導者,就是要有那一夫當關的壓場風範。

林鄭特首,想當年你不也是神氣地單拖走落皇后碼頭向80後挑機嗎?那個就算理屈仍然氣壯,絕不退縮的「好打得」,去了哪裡?出來找數吧!